7、加强力量,创新方式,强化招商激励机制。切实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效率。在招商力量上,各地各部门包括乡镇都要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鼓励各行各业招商引资,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切实做到有人招商;在招商方式上,要积极探索网上招商、代理招商、专业化招商、以外引外等多种形式,务实有效。要大胆探索市场化机制,对专职招商机构和人员试行工资、奖金与招商实绩挂钩的办法,对引进项目作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也可以排出一批项目试行专题招商奖励。
四、优化结构、拓展市场,努力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
8、实施大经贸战略,努力扩大外贸队伍。大力扶持各类企业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每年新增自营出口企业200家以上,争取到2003年使全市有进出口权的企业突破3000家,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的局面。积极开展扶优扶强,全市每年按出口额分别确定20家外贸公司、20家生产企业、20家三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培育优势企业。优化出口队伍结构,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在全市外贸出口中的比重,争取把专业外贸公司、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在全市外贸出口中的比重调整到4:3:3。强化培训服务,搞好培训基地建设,为各类企业提供外经贸实务培训,开展信息、咨询等服务工作,提高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9、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依法创立品牌,加强对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到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5%,在境外注册商标增加到千件以上,有较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重点发展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商品和纺织服装商品的出口。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领域,改善贸易方式,大力开展服务贸易,扩大加工贸易,发展进口贸易。
10、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坚持稳定亚洲市场、扩大欧美市场、拓展非洲、拉美、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的工作方针,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坚持开展境外设展、设点、设厂的工作策略,加快形成和扩大出口商品国际营销网络。坚持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人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工作导向,采取有力的扶持措施,把我市产品带出去,把国际市场信息带回来,培育新一代跨国经营企业和人才,争取每年到境外搞“三设”的企业和人员以30%以上的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