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框架。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区域框架。在全市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中,继续把宁波港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三区一岛”)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大力推进以省、市级开发区为重点的区域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港口和重点开放区域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整体开放。同时,强化为周边城市服务特别是为全省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构建宽领域对外开放的产业框架。从以二产开放为主转到一、二、三产业全面开放,不断拓展开放领域。一产要深度开拓,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要有较大幅度增长,把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和创汇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双增”、加快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二产要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接纳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改造和提升我市的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临港工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三产要不断拓展领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机遇,大力开展服务贸易,加快商业、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和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进程,使三产利用外资的比重逐年明显提高。
构建适应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组织体系。各级政府要引导和帮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贸易,使各类企业成为对外开放和开放型经济的主力军。强化市级行政职能部门、县(市)区和镇(乡)三级组织指导、管理、协调对外开放的职能,推动镇(乡)各类经济主体面向对外开放主战场,促进县(市)区域经济外向度的不断提高。
三、突出重点、拓宽领域,千方百计加快利用外资步伐
5、落实利用外资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扩大利用外资是我市开放型经济的重中之重,要按照“更积极、更合理、更有效”的方针,力争总量有新的突破,质量有大的提高。从今年起到2003年,争取合同利用外资累计超过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5亿美元;争创一批年合同外资突破亿美元的区域、5000万美元的县(市)区和千万美元的镇(乡)。进一步健全市、县(市)区、镇(乡)三级利用外资工作体系和考核机制,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强化对市级部门利用外资的考核,既要考核直接工作部门,也要考核配合、服务部门,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
6、抓好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和重要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全市每年推出100个重点招商项目,100个重点在谈、在批、在建项目,100个重点投产项目;各县(市)区也要相应确定一批重点。对这些重点项目,实行重点招商、重点扶持,特别是在洽谈、审批、建设、投产等环节,实施“定项目进度、定工作责任、定联系领导”的目标管理制度。全力以赴办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继续抓好国际服装节、国际住宅产品博览会、中国开渔节、中国塑博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扩大招商引资的载体,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重要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拓展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招商,积极促进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引进外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