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

  加强生态区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包括城市生态环境体系研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农药和化肥污染防治研究等。
  开展核安全、辐射及电磁波污染的研究。
  制定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引进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水处理、电厂脱硫、高效除尘、环保监测等仪器设备,创出我省环保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建立环保产业园区,建立并健全环保产品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规范环保技术和产品市场,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积极开展国际环保科技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研究、联合开发等国际科技合作方式,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和设备,注重将其国产化并加以创新,提高我省环保科技与产业的综合水平,大力推动省内环保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八)进一步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和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将环境管理中一些切实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上升为地方法规,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环境法规体系。“十五”期间应制定的地方环境法规:《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修订)》、《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条例》、《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广东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广东省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或办法)》等。
  全面推行和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配合各级人大对环境问题进行专题检查。要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和监察工作,提高执法效果。加强环境监理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环境监理工作,规范监理行为,实行环境稽查制度。
  根据全省的环境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治理技术,及时修订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污染,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九)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环保执法水平
  1.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构,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素质。省、市、县要建立起机构健全,人才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环境管理水平高,掌握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和信息统计技术,监理能力及宣传教育能力强,能够全面负责起本地区的环境管理、监测、监理、科研、信息统计、宣传教育等环保工作任务的专业队伍;全省300个中心镇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特区的镇要建立起与环境管理任务相适应的环保机构,其余镇起码要有专职环保员。
  市、县环保管理机构要明确职责和编制,并保证经费。
  实施环保队伍岗位学历要求,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素质。到2005年,省、市环保机构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学历要在大专以上,其中骨干人员保证在本科以上;县级环保机构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学历要在中专以上,其中骨干人员保证在大专以上。注重在职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逐步实施持证上岗。
  2.尽快扭转环境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以环境管理为中心,提高环境监测及数据分析能力;更新和完善环境宣教设备,提高宣教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和应对突发性污染性事件的能力。
  建设和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分期分批实现空气质量日报、预报,以及重点饮用水源和各市跨界断面水质的月报、日报工作;各地级以上市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县级市到2003年限期分步建成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其余县级市和县也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配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到2005年在重点河流省、市交界断面、重点湖库建立15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完善酸雨监测网络,在各市、县建立不少于1个酸雨监测点;逐步实现重点大气、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为逐步实现区域和流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奠定基础。
  建立和完善全省环境信息网络,在“十五”期间各地级以上市和珠江三角洲县级市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中心,逐步建立省、地级以上市和部分县级市的环境信息网络,实现环境信息处理、传输和办公自动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