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行连锁经营、代理制、配送制等现代营销方式,推进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的发展。积极发展旧货业、租赁业、拍卖业等新兴流通业。推进规模化经营,形成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现代化大型商贸企业,促进流通业的结构调整。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商业立法,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调融合,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流通领域利用外资范围,适当开放批发业。
深入拓展国内市场,尤其要加大中西部地区市场开拓力度,通过举办食品、服装、电器、建材、信息电子产品等专业性展销,加快专业性市场开拓。鼓励本省企业与省外企业合资合作,以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店等高成长性业态形式开拓市场,加快广货分销网络建设。
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抓住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动城市商业、服务业走向农村,以连锁折扣店、中小型综合性商场等形式开拓农村市场,以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形式把农村的个体、私营经济企业组织起来,纳入大流通轨道,完善县、乡、村三级商品流通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流通的双向功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商品流通网络。
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加快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建立稳定、高效的出口产业体系,提高我省出口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加工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增强加工贸易带动作用。办好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试点。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与国际大跨国公司合作组建国际营销网络,培育我省的跨国公司。进一步扩大外贸经营权。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建立多元化的出口格局。
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通过简化经营管理人员外派审批手续等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兴办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在继续开展工程承包、劳务输出、远洋运输等服务贸易的同时,积极扩大在信息、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六)交通运输服务业
根据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立起适应全省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能为客货运输客户提供安全、快捷、高效、舒适服务的现代化运输体系。
“十五”期间,我省旅客运输量的增长幅度将大于货物运输量的增长幅度。2005年,全省旅客年运输量将达210197万人,货物运输量将达153120万吨;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2682万人;港口吞吐量将达39500万吨。
不断完善高速公路网、铁路出省通道、集装箱大型专业化码头、港口出海航道、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各运输方式间的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功能。顺应现代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选择能吸引较为充足和稳定客货源的运输线路,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多式联运,提供便捷的旅客中转换乘服务和运输代理中介服务。大力发展综合物流系统,与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合作拓展电子商务,提供与网上购物相配套的运输服务。加快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试点的建设及其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
改革滞后的运输管理体制,打破运输行业界限;破除垄断,全面引入竞争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和运输业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铁路、港口和民航业以政企分开为核心,以打破垄断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逐步扩大外资和民资参与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及经营管理。要逐步理顺各种运输方式的比价,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输价格调节机制,促使交通运输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七)房地产业
扩大住房有效供给,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积极培育住房有效需求。到2005年,房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左右,房地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17%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