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与形势
(一)服务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主流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知识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全球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服务业发达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1998年,全球500强企业中,半数是从事第三产业的跨国公司;综合实力居前10位的行业,6个属于第三产业。国际上第三产业的企业组织已经进入树立品牌、全球经营、跨国购并、壮大规模的时代。近年来全球强强联合、大规模购并,也多发生在电信等第三产业领域。
(二)我国第三产业领域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将加快。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将促进第三产业多元化市场主体的竞争;市场体系的完善,也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事业单位改制、后勤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等都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更多增长点,从而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活力。
(三)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加入WTO后外商投资的热点
我国加入WTO后,将扩大电信、分销、旅游、音像、电影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第三产业将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登陆点。这将带动我省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
同时,外资的进入也将带来极大的挑战,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四)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空间我省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第一产业加速走向市场,需要大量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加大对研究开发、中介咨询、市场营销、网络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一大批城镇的建立,将带动商业、房地产、物业管理、邮电运输等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要求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将引起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从而促使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成为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同时,老龄人口的增加,为老龄人服务的相关行业也将加快发展。
三、发展方针和目标
(一)发展方针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我省“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要环节。
必须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全面推进第三产业的现代化。
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以及山区,城市和乡村等不同类型地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有所侧重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第三产业。
(二)发展目标
根据“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十五”期间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建立起适应我省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结构合理、外向度高、辐射面广的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在第三产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产业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十五”期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2005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87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4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传统服务业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新兴服务业增长速度快于第三产业总体水平。2005年,信息、房地产、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5%以上。第三产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