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推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突出城镇化支撑,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开辟农民就业新途径、新领域。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工业、商贸发展,增强城镇承载力和集聚功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发展农村个体运输、农村经纪人队伍,以及农畜特产品及其加工转化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减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
继续推广和完善公司加农户、服务组织连农户、市场带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的规模经营水平和市场组织化程度。
(二)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
着眼于跨越式发展,下大力气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逐步使其成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后劲。
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培育接续主导产业。瞄准21世纪高技术产业发展,集中力量主攻发光材料、电子显示技术、基因工程、精细化工和现代中药等技术领域,加快组织实施液晶显示器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推进具有相对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高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构筑高技术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液晶显示基地和国家级与省级软件园,发展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器件、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及应用软件。生物技术产业,建立新型药物和中药生产基地,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农药和环保生物技术产品。新材料产业,集中发展工程塑料等高性能结构材料、超硬材料、复合金属材料和稀土材料等新功能材料、碳酸钙等非金属纳米材料、镁合金、铝镁合金等环保绿色汽车材料。先进制造产业,集中发展光电一体化产品和高效烟气脱硫除尘设备、污水处理成套技术与设备等环保设备。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电信网、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合一,构建“数字吉林”信息平台;强化信息产品生产、传输、利用和网络服务功能,集中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及远程医疗。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集中进行旅游景点和产品开发,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扩大规模。突出发展生态、冰雪、边境、民俗和休闲度假旅游,重点构建长白山、松花江、净月潭和向海为主的旅游环线。提高和扩大金融保险业。进一步深化金融保险体制改革,完善机制和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规模。大力发展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会计、审计、律师、公证、资信等咨询服务机构,规范和完善运营机制和服务行为,提高公正执业水平,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规范发展文化娱乐、物业管理、社会福利等社区服务和综合性服务,以大型专业化服务集团和个体服务相结合,形成方便、灵活、快捷的网络化社区服务格局,推进社区服务专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加快产业提升、产业创新和产业转移。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契机,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整体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