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搞好实施科教兴渝战略的区域布局。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构筑“三大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实现全市科教兴渝战略的合理布局。在都市发达经济圈,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加快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三大先导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形成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渝西经济走廊,以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发展都市农业,形成以若干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小区为基础的产业密集带。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中等以上教育和成人教育、广泛应用实用技术为重点,发展绿色产业、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和民族特色经济,形成一批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群。
(六)把握实施科教兴渝的重要原则。(1)超前发展原则。把科技、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实施,适度超前发展,以高水平的科技、教育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政府引导原则。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的领导力度,加强对科教兴渝的政策研究和规划、指导、协调、服务。(3)市场运作原则。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和优化科教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4)突出创新原则。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科技、教育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观念创新。(5)以人为本原则。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建立健全育才、用才、引才的新机制,为科教兴渝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切实依靠科技、教育,提高重庆经济的整体素质
(七)促进科教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教育的发展要紧跟世界潮流,紧密结合重庆实际,服务于办好“四件大事”,服务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服务于实施“十五”计划。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教育,坚持经科教相结合,着力解决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真正走出依靠教育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创新科技,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良性发展道路。
(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大力转化科技成果。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全国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和实施好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科研重点;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集中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孵化高新技术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中试基地,拓宽转化渠道,培育和创办一批高科技企业。
(九)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切实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要面向社会,面向行业,带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与合作,共建技术中心,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和重点工业性试验,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企业和区域性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鼓励大型民营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企业要加大对技术开发的投入,一般工业企业、重点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年销售额的比重要分别达到1%、2%和5%以上。切实加强岗位技术培训,鼓励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