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部门要提供宽松的政策条件,积极扶持女性的自主创业。
1.5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大力推进面向妇女的社会化职业培训,强化中高级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综合竞争能力。
1.6提高城乡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特别是信息、现代经济、管理、咨询和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妇女对于经济机会和经济挑战的反应能力,倡导主要技术企业和一些非赢利性组织,向困难妇女传授电脑和互联网知识。
1.7引导妇女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的需要,多方位地选择创业和就业渠道。
(二)政治参与
主要目标
扩大参与,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程度和能力。
——拓宽参政范围。在区县、街道、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各配有一名女干部,其中争取有半数以上的班子配备两名女干部;市、区、县党委和政府部门争取在60%以上的班子中配有女干部;党政机关女干部的比例不低于40%;人大、政协中的女代表、女委员的比例在“九五”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提高参政层次。局处级女性正职领导比例要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提高参政水平。女人大代表议案、女政协委员提案的数量与质量逐年提高。
策略措施:
2.1将性别意识纳入政治议程。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大胆、及时地启用女性干部,确保妇女平等进入权力机构和决策层面,并充分参加决策过程。
2.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各级政府要重视提高女性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女性领导人才多层次、多方位的轮岗锻炼,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女性人才,逐步提高高、中层女干部的比例。
2.3加强管理知识与领导艺术的培训,激发女性的参政热情,强化参政意识,提高女性干部的宏观决策能力。
2.4发挥妇女组织的中坚作用,充分履行其宣传和推荐女性人才的职责,不断提高其在各级组织决策中的影响力。
2.5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提高女性参与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比例,在女职工较多的企业,要注意提高职工代表中的女代表比例。
2.6新闻媒体应加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价值观的力度,提高行政部门接纳女性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对妇女参政议政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女干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妇女人才的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人口素质
主要目标
更新观念,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女性在中共党员以及各民主党派中的比例稳中有升;各类先进模范中的女性比例逐步增加。
——提高文化和技能素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与男性大体接近;获得各类技术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的女性比例逐年上升;女性科学素养的达标率逐年提高。
——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妇女平均预期寿命为79.6岁,逐步提高妇女健康预期寿命。
策略措施:
3.1将提高女性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纳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之中,加强对女性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四自”教育,鼓励妇女积极投入社区公益性活动,发挥妇女在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和“家庭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3.2继续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把性别意识纳入教育决策主流,依法维护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为女性能平等而充分地享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结合教师的岗位培训,加强性别角色教育,培养女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全面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3.3利用现有的条件,结合课程设置,在大学相关专业以及社区学院的相关课程中开设妇女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等课程,争取各高校建立妇女学专业,设立妇女学硕士点,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男女平等”的意识。
3.4充分发挥优秀女性人才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中的作用。培养造就一批女性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的中青年女性科技人才,形成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女性科技人才梯队,建立一支优秀的女技工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3.5加强上海妇女同港澳台以及国际妇女的交流与合作,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上海妇女和上海妇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6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信息网的作用,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注重女性“六期”综合教育。提倡“健康美”,开展女性体能测试活动。关注妇女的心理健康,建立妇女心理保健网络,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促进妇女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3.7建立妇女健康检查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女性相关的致命疾病治疗手段的医学研究,提高女性的生命质量。特别关注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改善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形成一支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专业队伍,有效地减缓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控制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