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杭州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以及全省、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每年旅游收入的增幅要高于全市GDP的增幅,境外游客人数的增幅要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增幅。到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87亿元,年均递增12.6%;旅游增加值154亿元,年均递增12.6%,高于全市GDP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7%;境外游客达到145万人次,年均递增15.4%,高于全国年平均增幅11.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幅3.1个百分点;国内游客达到2800万人次,年均递增4%。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80亿元,年均递增12%;旅游增加值270亿元,年均递增11.9%,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2%。
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水上航运及市区快速干道、轨道交通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以及通信、市政、电力、水利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的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基本形成一个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基础,以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都市旅游为重点,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一流的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形象、优质的管理服务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把杭州基本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三、关于“旅游西进”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西进
规划西进是“旅游西进”的龙头。要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永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覆盖全市13个区、县(市)的“旅游西进”规划。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中,充实和突出“旅游西进”的内容。各区、县(市)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主动呼应和接轨“旅游西进”,认真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做到各具特色、错位发展。要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游客多元需求,结合杭州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着力搞好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核心景区建设是杭州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本着“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的原则,充分发挥山水园林、古迹名胜、人文历史兼备的优势,以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和都市旅游为主,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的文化品位。“十五”期间,要集中力量抓好西湖西进、灵隐二期和雷峰塔重建、钱王祠修建、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要正确处理核心景区与中心城区的关系,积极做好“引景入城”工作,着力建设好西湖文化广场、杭州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打造良好的都市景观。近郊景区建设要以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依托,以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有特色的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抓好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区、上泗片旅游休闲区的建设,加快建设运河风景带、钱江观潮城、杭州乐园二期、东方文化园二期、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使其成为核心景区延伸扩展的重要方面和杭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新增点。远郊景区建设要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专项特色旅游为重点,以“两江(富春江、新安江)、一湖(千岛湖)、一山(天目山)”为主线,重点抓好富阳野生动物世界、桐庐富春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大慈岩景区深度开发工程、千岛湖水上大世界、浙西大峡谷等旅游项目的建设,努力塑造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旅游产品形象。要根据“中心辐射、轴线拓展、优化组合、特色互补”的原则,以杭州市区为中心,主要交通干道为纽带,把全市的主要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以“三江两湖一山”为轴线的大杭州旅游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