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度。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区别情况,分别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和考任等多种选拔任用形式。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人员的任用、奖惩挂钩。
(4)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实行岗位管理。对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事关公共利益、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才能胜任的岗位,逐步推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实行执业准入控制。建立政府宏观指导和管理下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化评价机制,建立适合不同专业技术工作和岗位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推行职员制度,对管理人员、工勤岗位人员,实行岗位等级管理。
(5)改革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将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积极探索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
(6)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认真落实《济南市科技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纲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围绕实施“112育才工程”,以培养优秀拔尖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年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推动人才培养开发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化。全面推行以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到我市工作。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政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四、切实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搞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组织部门是党委主管干部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负有牵头抓总、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的职责。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统盘考虑,结合实际制定分阶段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合力。
2.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积累,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要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加强分类指导。对已经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加强监督检查;通过试验和实践已经成熟的经验,要及时规范,形成制度;尚无经验和需要探索的,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大胆试验,积极探索。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推动改革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