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牧业局《关于在我省西部实行草原禁牧与舍饲养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三)从防灾抗灾作用看,实施禁牧舍饲是提高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根本措施。我省西部属大陆性半干旱地区,以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西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1995?1997年连续3年干旱,1998年、2000年遭受了特大水灾和旱灾,去冬今春又遇到了40年不遇的“白灾”。在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面前,以放牧为主的传统饲养方式与舍饲养畜方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受灾结果迥然不同。特别是在去冬暴雪成灾、寒冷低温的情况下,西部凡是实行舍饲养畜的地方和农户,基本都经受住了灾害的考验,而以放牧为主的地方和农户,牲畜尤其是羔羊死亡率都在30%左右,给当地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从吸取这一深刻教训出发,实行禁牧舍饲是必然选择。
  (四)从牧业自身效益看,实施禁牧舍饲是增加牧业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禁牧舍饲体现了规模饲养和集约经营,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利于提高农户的规模养殖效益。同时,在禁牧舍饲的情况下,由于实行采草饲喂、推广青贮及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技术,可以使西部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半农半牧区牧草和秸秆资源利用率,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步伐。
  我省在西部草原实施禁牧舍饲,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一是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政方针,符合生态省建设的总体部署,有政策基础;二是经过去冬今春“白灾”的影响,西部干部群众对实施禁牧舍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时机越来越成熟,有思想基础;三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示范,西部地区在肉牛、肉羊以及细毛羊舍饲、半舍饲技术上,已进入较为成熟的应用推广阶段,有技术基础;四是西部半农半牧区具有丰富的牧草和秸秆资源,广大牧业技术人员和一部分农牧民已基本掌握了粗饲料加工调制技术,并且三元种植结构的调整正处在实施阶段,舍饲必需的饲料来源可以保证,有物质基础。
  二、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态省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增长为核心,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牧业运行质量为目标,坚持草原保护建设与科学开发利用并重、草原禁牧与舍饲养畜并举的原则,逐步实现由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历史性转变,促进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草地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