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工科,使工科在校生比例提高到35%以上,扶持发展农科,稳步发展理科、财经、医科和文科,健全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学科按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和扶持学科四个层次建设,使国家级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达到50个,省级重点学科达到100个。建立10个工程研究中心。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以全体教师为对象、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05年,小学专任教师要有50%达到大专学历;初中要有50%达到本科学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要有8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要有80%左右达到研究生学历。学校行政管理干部也要按这些指标要求提高学历层次。实施培养新世纪基础教育人才的“百千万工程”和高等教育人才的“千百十工程”。通过建设一两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若干所重点高校、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集聚和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引进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育方法的整合,中小学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教育系统计算机网络建设,实施“校校通工程”,普及网络课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
(二)培养杰出人才
以广东科技发展主攻方向、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产业为目标,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科技、管理的杰出人才,提高高知识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带动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1.培养新的一批两院院士。
做好院士后备人选的选拔工作和培养计划,加大科研投入,确定院士培养的主攻方向。
2.扩大特聘教授数量。
继续加大投入,在高等学校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扩大国家级和省级特聘教授岗位数量,并形成学术梯队。
3.培养大批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
从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项目中确定相关专业的培养对象,纳入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组建若干个技术创新中心和一批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引进并通过定向培养,造就一批科技产业技术带头人和既懂现代化科技又有国际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加快科技产业化,培养一批具备科技成果开发和转化能力的高级人才。
4.培养更多的博士后。
完善博士后配套政策,建设好现有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工作站,建立博士后科技开发基地等多形式的建站模式,积极争取在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企业增设博士后站。在5年内,博士后站争取比现有规模增加1.5倍,达到50个左右,在站博士后400名。
5.培养大批博士。
进一步扩大博士点和培养规模。每年分别评选对广东基础理论发展或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在5年内,博士点要从现有的157个扩大到250—300个,在学人数达到1万人左右。
(三)加快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步伐
1.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
建立以学校为主体或以企业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产学联合体。把一批高科技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建立粤港澳管理人才联合培圳基地。不断开拓国际合作培训渠道,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在各行业培养500名高级技师,5万名技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