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预计“十五”期间,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居全国前列,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GDP年均增长9%左右。经济结构将进行战略性调整,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信息化步伐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大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上新水平。
2.人才需求量增大。
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中级及以上技能型人才和中专及其以上学历人才,“十五”期间要增加300万人。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数达到26人。高层次人才比重逐步提高。人才需求将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新材料、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汽车、医药、造纸、环保等科类人才和经贸、营销、金融、管理、法律人才以及本科师范人才。
3.学龄人口、就业培训负担加重。
学龄人口形成巨大压力。要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005年的65%,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提高到16%,“十五”期间分别要净增110万个高中阶段教育学位、60万个各类高等教育学位。劳动力培训、就业压力进一步加重。“十五”期间有近700万人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同期初高中和大学毕业就业人数达520多万人,外来劳动力还会持续增加。
面对这样的形势,广东必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开发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体制创新,提高人才资源的存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科教兴粤战略,调动各级政府的财力和全社会资源,采取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并突出重点的战略,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基础上,重点抓好教育事业发展、企业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抓好人才特别是高级专门人才和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人力资源优势;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母工程,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加教育投入;以提高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标,以加快教育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为突破口,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为重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规划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与人民群众提高素质.竞争能力和对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旺盛需求相适应,与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要求相适应,推进教育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逐步居全国前列,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劳动者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005年主要预期目标:
——进入教育强省行列。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整体性人才开发系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初中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99.55%提高到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38%提高到65%,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1.35%提高到16%,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15万人。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重点建设一两所高水平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一批大中小学校逐步居全国同类型学校前列。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并成体系,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达到200个,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前培训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