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教育事业发展重点专题规划的通知

  总之,重庆教育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面向新世纪的重庆教育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根据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思路。
  三、“十五”时期及2010年重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渝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适度超前发展重庆教育事业为主题,以教育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教育领域各项改革为动力,以提升重庆教育总体水平为目标,以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科教兴渝、育人兴市”战略,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重庆特点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把重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强市。
  四、“十五”时期及2010年重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2005年,初步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巩固强化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2010年,建立起由坚实的基础教育、完备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达的高等教育组成的现代教育体系;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重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市民受教育平均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质量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初步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人才培养中心。
  五、“十五”时期及2010年重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完成“两基”任务,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全市在“九五”期末基本完成“两基”任务的基础上,“十五”期间要全面完成“两基”任务,并进一步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到2005年,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按新的标准和要求达到高质量高水平,全市城乡普及幼儿学前教育。
  到2005年,全市盲、聋哑、弱智“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85%、90%和90%,巩固和加强特教师资培训基地和高校特教专业的建设,各区县(自治县、市)均要开设特殊教育学校或教学点。到2010年,全市形成特教学校、普通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3种形式结构合理、有效运行的特教体系,“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新的要求。“十五”期间,要切实加强工读教育,理顺工读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工读教育校点布局,不断改善工读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工读教育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落实相关待遇,使工读教育在教育转化不良行为青少年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切实缓解中小学入学高峰压力和确保儿童就近入学前提下,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在环境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根据需要和可能,可以试办寄宿制小学,以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
  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到2005年,全市60%的区县(自治县、市)的城镇达到“初步普及普通话”和“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到2010年,全市城镇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