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
“九五”期末,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已达703所(普通高中281所,职业高中168所,中专中师62所,技工校103所,成人中专89所),在校学生达43.4万人(普通高中21.1万人,职业高中7.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8.5万人,技工学校2.6万人,成人中专3.4万人)。专任教师总量为2.8万人(普通高中1.4万人,职业高中0.6万人,中专中师0.4万人,技工校0.2万人,成人中专0.2万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3.3%。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为63%。在高中阶段教育改革调整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全市12所中师已停止招生,逐步调整转向;全市已先后对14所普通中专(占全市中专总数的30.4%)通过合并、划转等形式实施了布局结构调整,其中2所重点中专与成人高校合并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序列,还有一批技工学校与中专合并办学,统筹发展。
(三)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绩
“九五”期末,我市有22所普通高校(不含3所军队院校),19所成人高校。通过国家部委和四川省划转、新设立等形式,地方管理的普通高校从1所增加到19所(其中16所隶属重庆市教委管理)。全市在校研究生已达6233人,比1995年增长132.4%。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已达13.24万人,比1995年增长了74%;成人高校在校生达8.36万人,比1995年增长了37%。全市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达27.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接近12%;普通高校校均在校学生规模已达6019人,比1995年提高了一倍。
(四)成人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
全市各类职工、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已达2.1万所,在校学生达360万人,比1995年增长20%。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全市独立设置的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已达15所,年招生规模达到2万人左右。社会力量与普通高校合作举办二级学院3个。全市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15万人。
(五)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招生、考试、毕业生就业制度等项改革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全面展开,人事制度改革开始启动,课程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正在抓紧推进,素质教育得到广泛重视,教育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学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六)高校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高等学校把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工业CT、超声聚焦刀、包容包络式链传动技术等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在重庆市举办的两次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及组团参加深圳高交会上,我市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转让交易额分别约为10亿元和8亿元左右。
(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通过各种措施,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已达94.8%,普通初中85.6%,普通高中66.2%,职业高中37.8%,比1997年分别提高了3.9%、2.9%、2.5%、6.9%。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教师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教师已成为社会上令人羡慕的职业。
(八)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逐步形成。全市普教系统校舍竣工总面积895万平方米,占普教系统校舍总面积的35%;高等院校仅1999年和2000年校舍竣工面积即达60万平方米左右,占全市高校校舍总面积的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