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实施农业科技能力建设科技行动,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积极筹建西南农业科技城,加强重庆市农业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重点实验室、畜牧业重点实验室和农业信息技术开放实验室等地方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开展寡日气候下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农作物抗旱生理学、三峡工程蓄水成库后库区农业气候与生态环境、农业重大灾害的演变规律等基础性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载体,建立集科研攻关、技术集成、成果转化、产业化开发于一体的中兽药、柑桔加工、南方小犁肉牛良种繁育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十五”期间,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3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引进国外智力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和8―10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
(十)实施人才培养科技行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制定中长期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通过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学科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采取以项目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和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等方式,加速培养造就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积极探索农技推广人员职业资格制,在公益型农技推广机构逐步实行考核考试、择优聘任、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优惠政策鼓励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农业科技企业,培养造就一支科技型农业企业家队伍,带动广大农民致富。通过专业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技术员队伍。发挥农村科普阵地的作用,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广大农村营造祟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氛围,加速农民知识化进程。加强农业科技管理的研究,提高农业科技管理者和组织者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培育一支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队伍。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要求。以改革为动力,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专业队伍与农民科技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机制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的有机结合,调动广大科技人员、企业家、农民的积极性,切实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