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食品安全科技行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强无污染、无公害以及有机(绿色)食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研究农业生产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安全饲料、添加剂、兽药(中兽药)和鱼药的研制,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的施肥与用药,产后无毒无害化处理以及农药、重金属、激素残留量检测与监测等重大关键技术。制定我市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培植一批安全农产品知名品牌,带动无公害农产品发展。
(四)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围绕优质粮油、肉类、奶类、柑桔、蚕丝、茶叶、烟叶、中药材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培植优质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大力开发与引进大宗农产品的贮运、保鲜、包装和精深加工技术,大幅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标准技术体系和质量监测、检测技术体系,为开拓农产品市场提供科技支撑。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食品工业的步伐,开展腌熏肉制品、豆制品、火锅食品、调料等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和保鲜技术的研究。积极扶持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五)实施节本增效科技行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开展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集雨蓄水技术、保水技术、保水新材料以及渠道防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速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研制和推广,同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机电提灌设施与设备。培育、推广适宜旱作的农作物品种和免耕、秸秆覆盖等农艺技术,建立高效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积极研制、引进适宜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农业机械,提高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加强研究开发高效、无污染肥料,特别是有机无机复混肥、专用复合肥、可控缓释肥料等新型肥料品种和水肥配施技术,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和配方施肥技术。“十五”期间,化肥利用率提高570个百分点在都市发达经济区、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分别建立一个农业高效用水综合试验区,推动人面积节水农业科技革命。
(六)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科技行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金佛山、缙云山、四面山等自然保护区和其它一些天然林保护区为重点,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技术研究;加强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库岸植被建设、人上纯林改造为接近自然林、岩溶山区生态恢复、小流域生态建设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等技术研究;加强生态林、用材林、经济林、城市绿化林木、花卉等新品种引进与快速繁育技术研究,大力开展乡土树种的筛选和推广工作,逐步建立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林木种苗繁育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建设丁程科技示范区;为主城区环城绿化屏障工程以及辖区内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建设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开展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重视生态农业技术特别是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防灾抗灾减灾技术研究,抓好农作物和森林的重大病虫害、农业气象灾害、水土流失、森林防火等方面的监测与预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重视危险性病虫害、疫病的检疫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