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关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推动广东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粤府[2001]69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粤府(2001)13号)精神,我省要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软件业,建设信息强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技术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和准备要从少年儿童开始抓起,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为此,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普及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信息专门人才和劳动者,为广东信息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依托和技术支持。总的方针是,统筹规划、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期推进。“十五”期间,我省教育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实现“三个三”目标:一是掌握三项基本技能,即信息技术、英语、普通话。二是达到三个基本要求,即小学毕业生基本能够上网,基本会说较流利的普通话;高中毕业生基本会用英语进行一般日常会话;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达到英语六级水平。三是建设三大信息技术基地,即信息技术重点学科专业基地,高校软件科技孵化园基地,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围绕这些目标,我省教育需全面实施八项行动计划。
一、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行动计划
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原则,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落实教育信息化规划。2002年,全省所有高中(含完全中学)和珠江三角洲镇以上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4年,全省所有县城以上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建设300所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2005年,全省中小学基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同时,积极推进城域网建设,加快实施“校校通”工程。建成有广东特色的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软件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管理现代化。
二、建设高校信息技术名牌专业行动计划
高校要加快专业和重点学科结构战略调整,加强信息网络建设。2002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建立校园网。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调整优化全省高校115个重点学科结构,使信息技术类重点学科达30个以上。加强信息技术、英语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整合和渗透,在理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设置软件应用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广信息技术远程教育,进一步推广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设立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学院,吸收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共同创建信息技术名牌专业。其他高校要加快信息技术专业的建设,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省将实施高校信息技术名牌专业评估方案。今年起,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社会公布制度,形成专业结构调整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