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浙江旅游休闲资源丰富和区位条件良好的优势,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旅游休闲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成浙东风情线、浙西山水线、浙北水乡古镇线、浙中南生态线等4条国际旅游线,形成以杭州为中心、国家级风景区和度假区为骨干、省级风景区和地域特色度假区为集散的全省旅游网络。大力发展休闲、商务、文化、观光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开辟海岛、水乡、森林、农家等特色旅游,积极发展都市旅游。开发具有江南特色、民俗风情、历史遗存的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浙江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办好国际钱江观潮节、杭州金秋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塑造具有国际和区域影响力的旅游精品。坚持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并重,积极开拓旅游市场。
积极发展会展业。以西湖博览会和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为重点,全方位地拓展国内外会展市场,塑造会展业的知名品牌,加快建设若干个高档次、多功能的现代化会展场馆,逐步把杭州、宁波建成国际性会展城市。依托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举办高新技术、人文科学、管理科学等国际学术会议;依托大型专业市场、块状特色经济,办好义乌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绍兴中国轻纺产品博览会、宁波服装节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展览会,逐步形成各城市在国内外的会展特色。
(五)社区服务业
加快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构建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业。围绕方便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家政、餐饮、托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积极创办社区服务实体,扩大就业渠道;扩大网点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加强社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的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特长的社区服务人员,积极培育社区民间组织,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提高社区的组织化程度,在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对象管理以及社区文化、社区保安、社区制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立服务门类齐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
(六)金融保险业
发展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浙江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创造条件组建省级存款保险公司,积极培育和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积极发展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改善社会信用制度,逐步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努力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信用安全。
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投融资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支持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培育特色鲜明的浙江板块,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大力推进金融工具创新,努力拓展项目融资、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业务,积极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快发展保险业,发展保险评估业务,拓展保险投资、工程保险、理赔代理、再保险等新业务,创新保险营销方式,适时开展国内外联保,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金融保险服务现代化水平,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电子化、支付系统现代化、信息系统网络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