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文化发展重点专题规划》的通知

  2.推动群众文化发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
  以创建文化先进县为龙头带动区县(自治县、市)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力争新增1--2个全国文化先进县、3--4个市级文化先进县,新建5个区县(自治县、市)文化馆、3个区县(自治县、市)公共图书馆,扩建4个区县(自治县、市)图书馆、8个宣传文化中心、15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力争新建5--8个特色文化单位。积极参加“群星奖”等全国群众文化评奖活动,力争20件作品获文化部“群星奖”。实施“蒲公英计划”,积极建设“农村儿童文化示范园”。
  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加快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步伐。要把文化站、文化室的建设纳入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各街道(镇)普遍设立包括文化站在内的社区服务中心,各居委会普遍设立包括文化室在内的社区服务站。逐步配备社区服务干部和文化专职人员,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设施,组织市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普、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家庭、邻里等方面人际关系的和谐,形成平等互助、扶弱助残、济贫帮困、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认真贯彻农村文化重心下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健全以市群众艺术馆为龙头,以区县(自治县、市)文化馆为枢纽,以乡镇文化站为基础,以村段文化室为补充的四级农村文化网络,应建文化站的乡镇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站站配备文化专干,30%以上的文化站设施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切实做到经费、人员、阵地、活动“四落实”,切实做到文化下乡、文化进村、文化入户,把文化活动办到农民群众家门口。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即:21世纪,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广泛开展时事政治宣传、科技普及、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参加文化活动难的问题。
  4.抢救保护三峡文物,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的应有作用。
  制定重庆文物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按计划完成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建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使之成为集展示、收藏、研究功能为一体的西部地区一流的博物馆。实施国务院批复的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完善文物有保护标志、有保护范围、有档案、有保护机构和人员的“四有”工作,申报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一批历史文化名镇、街区。建成湖广会馆棗东水门古文化一条街和磁器口历史街区,完成合川涞滩、潼南双江、铜梁安居、酉阳龙潭和龚滩、石柱西沱、巫山大昌等古镇的保护发展规划并逐步加以实施。
  5.加强图书馆建设,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