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2006-2010年):在前5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省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全面实现我省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现代化,使我省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有明显增强,建设工程抗震能力进一步加强,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有更大提高,力争使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率和人员伤亡数再下降10%左右,取得比较明显的减灾实效。
第三阶段(2011-2020年):在前10年工作基础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使我省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全面提升其减灾效能。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大大增强,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大大提高,力争使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率和人员伤亡数再下降10%左右(相对本规划期之前累计下降30%左右),使我省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居全国先进水平,全面实现我省防震减灾20年规划总体目标。
(二)主要措施
1.建立先进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
(1)建设数字化地震监测系统。在对我省现有地震监测台网优化布局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改造和增建一批新的数字化地震台站(网),建成由宽频带数字化测震台网、前兆台网等组成的布局科学合理、观测技术先进的地震监测系统,实现地震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逐步实现无人值守,使全省的地震监测技术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建设省、市两级现代化的地震分析预报技术系统,实现地震信息共享,提高地震资料自动分析处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地震分析预报技术系统现代化。
(3)建设全省地震计算机网络系统。河北省地震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省级网络和市、县级网络组成。省级网络由省地震局局域计算机网络及省级计算机网络中心组成。市级计算机网络由市级网络中心和本市所属各县地震部门及地震台站(网)的计算机互联网组成。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我省地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开发研制和引进新的软件,努力保持其在国内的先进水平。
(4)建设省、市两级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维修网络。建设省、市两级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维修网络,对大量的数字化设备进行常规的标定、维护和维修。维修网点需要组建专业维修队伍,建设电磁屏蔽工作用房、购置必要的高精度的检测、标定、维修设备,配备专用维修车辆等。
(5)加强地震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变我省现有地震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年代久、标准低、破旧简陋的状况,稳定台站观测队伍,需对我省一大批地震台站的观测、办公、生活设施和环境进行改造或建设,逐步把我省地震台站建成环境优美、观测技术先进的全国一流地震台站。
2.建立科学的地震灾害预防体系。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