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城市化“十五”计划的通知

  ——村镇建设发展迅速。“九五”期末,全省村镇道路总长11万公里,增长了10%;村镇自来水受益人口占村镇总人口的46%,提高了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4平方米,增加了1.6平方米。一批建制镇已逐步发展成为设施配套、环境舒适的小城市,成为集聚力和辐射力较强的区域中心。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形成了一系列城乡分隔的制度安排,如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造成了城乡封闭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阻碍了城市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崛起,成为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催化剂”,高速的经济增长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大量增加,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大中城市的辐射力和城镇的集聚力相结合,共同推进了我省的经济非农化和人口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式转变,城市化也逐步进入内涵型发展新阶段。
 尽管我省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城市化仍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城市化滞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造成工业企业“遍地开花”,带来经济效益低下、投资分散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非城市化的非农化”,导致非农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既影响了城市规模效益和服务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化发展滞后,已成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大障碍。
 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省社会经济进入工业化发展时期之后,没有及时地推行有效的城市化政策,原有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不利于城乡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要素集聚。主要包括:
  ——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
  (1)农民进城落户限制过多,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也不配套,造成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
  (2)人口迁移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流动人口难以管理。
  ——土地管理制度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尚不成熟,农民既不愿意放弃现有建房收租、土地分红所获取的巨大利益,也很难凭借放弃土地使用权得到的收益迁入镇区安家立业。
  (2)城镇发展建设用地指标与用地的实际需求常相脱节,有关存量土地的调整和置换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
  (3)城市规划权威性不强,一些地方受短期利益驱动,违反规划,违法用地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城市建设资金渠道不足。目前我省还没有普遍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投资渠道,很多城镇建设资金缺乏,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难以配套完善。土地出让是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渠道之一,而土地市场的运作尚不规范,造成一些地方的土地出让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行政区划不合理。
  (1)城镇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我省建制镇平均非农人口仅4000人左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