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搞好土地流转制度建设,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区要因地制宜,积极大胆地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反租倒包、委托转包、季节性承租、租赁经营等形式,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适度向农业示范区,区域化种植区,涉农企业(公司加农户等)集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研究和制定有关政策,解决好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中的三权分离、自主自愿、市场契约和政府监督等问题。
七、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38.我国加入WTO后,商贸、旅游、国际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等服务业将获得较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将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的电信领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要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我省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比重和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39.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把沈阳和大连建成东北最大的同业拆借市场、外汇交易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和保险市场、住房抵押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增加外资银行在我省开办分行的数量,逐步对其开放人民币业务,引进外国保险公司,成立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并争取使沈阳、大连成为我国引入私人资本入股地方性金融机构试点城市,实现金融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个人征信制度,逐步建立涉及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运行机构、网络建设、法律规范等体系框架,加大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力度,合理设置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创新业务品种,增强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严格执行金融资产保全文件证明制度,充分发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定期公布有关企业的资信情况;努力降低和盘活不良信贷资产,尽快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惩处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建立辽宁金融安全区,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40.高起点地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成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通信网,推进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努力实现县以上各级政府上网,鼓励公众上网查询政府信息;以金融系统信息化为龙头,实现财政、税务、海关、外贸、工商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加快运用先进信息技术解决骗税、骗汇问题和信用资金、国库资金、销售贷款的在途滞留问题;在重点院校和医院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形成覆盖全省14个市的远程教育和医疗网络;大力推进电子商务,鼓励企业通过网络与国内外企业进行业务往来;支持计算机和网络进入家庭,进一步提高电话普及率,大力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加快拓展视频点播等业务,扩大数据多媒体及互联网用户,建设示范性信息化小区;加快通信及信息服务业的市场开放,尽快制定和规范信息服务标准,鼓励网络服务商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网络服务企业。
41.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开发建设一批世界级的旅游名牌产品,重点建设沈、抚地区清文化遗迹、大连海滨度假产品,开发辽东山区生态旅游及辽西史前生物化石等资源;完善省、市政府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宣传促销手段,把辽宁旅游名牌产品推向世界;加快旅游企业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和跨国经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开发和运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在沈阳、大连各培育l至2个旅游批发企业,争取我省旅行社在3至5年内实现批发与零售的合理分工,形成若干个集团化的、能够主导各主要客源国人出境旅游业务的旅游批发商。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为我省企业产品推向国外市场建立新的渠道和网络。大连、沈阳要建成区域性的展览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尽快加入国际会议协会(IC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