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五”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各项改革措施稳步出台,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2000年,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8.5%,覆盖人数达675万。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上海已全面启动相应的实施方案。失业保险办法不断完善。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扩大了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各种社会保险互相支持,发挥了安全网的作用。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由差额拨付改为全额拨付,确保了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个人帐户规模、养老金计发办法及调整机制等与全国统一制度接轨,积极推进了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改革。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三项基金统一征缴,加强了基金监管工作。搞好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提高了三条保障线的标准。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帮困救助体系,加强了城镇特困人员实物帮困、城镇低收入家庭帮困粮油供应卡等社会救助工作。2000年底,全市有19.6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3万农村居民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已有养老机构421个,养老床位总数2.7万张,相当于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2%,并有122个街道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护。
  二、“十五”展望
  (一)发展机遇
  1、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新时期。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可望保持年均9-11%的增长速度,人均GDP在“十五”期末将达到54000元左右,接近目前按世界银行划分的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水平;恩格尔系数将下降到40%以下。上海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将为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2、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十五”期间,上海将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发展主线,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流通、汽车制造、成套设备和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和环保产业。同时,通过新一轮城镇规划的实施,进一步调整产业和人口布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即将加入WTO,为上海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城市公共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电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改善,也将吸引国际资本投入增加。这些都将有利于促进就业和更好地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3、上海处于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的有利时机。
  2000至2005年,上海市人口出生基本处于相对低谷期,人口老龄化还处于缓慢增长阶段,老年人口年均增加2-3万人;到了2005至2010年间,人口出生会逐步形成一个小高峰,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老年人口年均增加6-7万人;2010年至2020年老龄化高速发展,老年人口年均增加15万人左右。“十五”期间相对较低的出生率和相对较为缓慢的人口老龄化,为调整上海人口结构、缓解社会保障压力提供了有利时机。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