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思路、重点、目标及对策
(一)发展思路。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市场网络建设为手段,以加快优质玉米资源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整合、发挥科技优势为动力,以加快玉米工业化深加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大投入,扩大玉米工业化深加工产品总量,加快产业发展速度;优化淀粉工业产品结构,做大做强淀粉下游产品;扶持优势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建设玉米深加工产业强省。
(二)发展重点及规划目标。我省未来玉米工业化深加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加大饲料工业转化比重,提高淀粉工业加工深度,扩大酒精制造业生产规模,提高白酒制造业的品质和集中度,加快玉米终端小食品发展速度。
到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计划生产饲料200万吨(其中60%为生物饲料)、淀粉糖30万吨、变性淀粉23万吨、柠檬酸10万吨、酒精80万吨(其中燃料酒精60万吨,食用酒精20万吨)、玉米终端食品100万吨。
到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玉米工业化深加工企业计划实现产值215亿元,实现利税47亿元,玉米转化量要由2000年的260万吨提高到640万吨。
(三)对策建议。1.加大投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十五”期间,重点支持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长春大成公司年转化3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黄龙公司年产10万吨淀粉糖项目、吉粮集团赛力事达公司年转化3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吉发生化医药食品公司年产15万吨变性淀粉项目、四平市帝达变性淀粉公司年产7.6万吨变性淀粉项目、梨树县新龙酿酒厂年产6万吨酒精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总投资为68.8亿元。为解决好项目投入问题,一方面企业要加大筹融资力度,另一方面各部门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支持。首先是大力招商引资。加强对我省的优质资源和优惠政策的宣传,积极吸引域外资金投入。其次是在现有财政扶持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中予以倾斜。第三是通过产业导向政策,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向这一产业投入。第四是在公司上市、债券发行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
2.实施大集团、“小巨人”战略。一是要重点支持吉发、大成、赛力事达、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吉林德大、吉林正大集团等6户大型玉米深加工骨干企业扩大规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使之成为国际上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帮助吉发黄龙公司做好下游产品规划,充分利用吉大先进酶制剂技术创办科技型企业,建设国内技术领先的淀粉糖生产基地;支持吉发生化公司与吉林化建合资合作,发展葡萄糖产业,采取资产重组、内部整合和债转股等措施启动变性淀粉生产;协助大成公司解决环保项目所需资金,完善大成玉米工业园区的建设;支持德大公司和吉林正大集团建立绿色粮食基地,发展生物饲料;加快吉粮集团赛力事达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工作,帮助其早日建成投产。同时,还要搞好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副产品开发和玉米综合利用规划工作。二是实施“小巨人”战略。重点扶持6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中小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发挥他们在本行业中的优势,不断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与深度,使其尽快发展成为我省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小巨人企业。支持梨树新龙酒精公司搞好年产6万吨酒精扩建项目,并采取与四川名酒厂合作及在四川建立基地等措施,开发酒精下游产品,提高整体效益;帮助松原柠檬酸厂积极寻求合资伙伴,寻找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扩大能力,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支持以四平帝达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和吉发糊精厂为核心,选择梨树飞跃淀粉厂,榆树市变性淀粉厂,公主岭市第一淀粉厂等3户生产水平较好和产品质量较高的淀粉企业进行虚拟联合,构建“变性淀粉集团”和“麦芽糊精集团”,逐步由虚到实,盘活存量;支持吉林市飙薪食品工程研究所通过招商引资、筹措资金,扩大生产玉米特强粉的生产规模;支持敦化敖东食品有限公司对玉米方便面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鼓励和支持小型科技型企业开发生产玉米深加工小食品。在加大扶持优势企业的同时,还要按照市场规律,通过行业整合,扶优限劣,逐步使一些规模小、加工水平低、污染严重的小淀粉、小酒精企业退出市场。3.加快科技力量整合,营造玉米转化科技新优势。采取以科研课题为纽带的方式,对现有的3个大型玉米深加工研究中心及一部分科研机构进行整合,力求在重点科研项目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制定全省统一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开发规划,建立项目分工负责制。各科研机构分工协作,统一进度,从小试、中试到生产试验一条龙地完成重大项目攻关和向企业的转让工作。其次要明确任务,各有侧重。设在省轻工院的联合国玉米加工研究开发中心,主要面向行业进行有偿服务,应重点从事淀粉糖、变性淀粉及燃料酒精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设在省农科院的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重点从事专用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专用玉米保鲜技术和玉米食品开发方面的研究;隶属于吉发集团的国家玉米深加工工程中心主要面向企业服务,应重点从事食品和医药用变性淀粉、淀粉糖系列产品和淀粉发酵产品的工程研究。第三要有分有合,集中优势,重点攻关。对列入玉米加工业规划的重点开发、研制项目,要采用超常规办法,在科研力量配备和科研经费上予以重点倾斜,省内科研力量不能解决的,可以吸收国内外力量参与。“十五”期间,将重点突破以玉米为原料研制生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利用纳滤技术生产淀粉糖和采用高新技术降低燃料酒精成本等重点课题。在整合现有科研力量的同时,注意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引进吸收国内外成熟的产品技术为我所用;积极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开发玉米终端新产品,创办新型民营科技企业,壮大这一特色产业。同时,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资源,加强科企合作,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构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4.搞好原料基地建设,推进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一要搞好服务,建立专用原料基地。即企业通过为农民提供玉米良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按照企业需要扩大高油、高淀粉、高蛋白等“三高”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变原料基地为企业的“第一车间”。二要兼顾农户利益,稳定公司与农户的关系。对原料基地农户生产的优质玉米,实行优质优价。三要深化合作关系,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步伐。要促进企业与农户由“订单型”合作方式逐步向建立农民参股的大型联合企业方向发展。在不改变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向资源经营公司集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向工业企业提供稳定的供货渠道。5.加强行业指导,实行归口管理。根据行业发展要求,玉米深加工产业纳入工业部门归口管理,由省经贸委负总责,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工作。一要实行科学规划,按照省计委制定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搞好区域布局和产品布局,避免再出现企业间产品结构趋同问题。二要把住新上项目关,杜绝多头审批,避免重复建设。今后,不再新上没有深加工产品的淀粉、酒精等项目。三要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抓好行业协调工作,促进企业间专业化协作与分工,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企业与原料基地之间的紧密联合;工业生产的饲料由省食品行办统一管理,不经过工业加工的饲料继续由省牧业局统一管理。四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搞好企业间的技术交流,统一行业标准,实行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