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目标:到2005年,生物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居国内前列,生物芯片技术初步形成快速增长的新兴产业。
  14.重点信息技术和产品推广工程。
  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类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重点推广:(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类(CAX)软件与技术;(2)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如企业办公自动化软件、企业财务管理软件、企业资源管理计划软件(ERP/MRPⅡ)、建筑金属结构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生产管理集成系统等;(3)柔性制造技术、并行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激光快速原型成型技术等现代制造技术,(4)智能控制应用技术,如模糊控制技术及产品、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及产品、单片机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等。
  目标:到2005年,上述主要信息技术及软件产品在我市大中型企业的设计、生产和企业运营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CAD技术要在大中型制造企业中得到普及。工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整体上有显著的提高。
  四、重庆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社会支持系统企业是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主体,市场规律和经济效益是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基本导向,而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推动,具有创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优秀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专家及中介机构的技术咨询服务,金融部门的有力配合,是保障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能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最基本的社会支撑体系。
  (一)政策激励体系
  1.加大对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认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
  2.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科学研究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信息产业和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持。
  3.在市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
  4.市级有关部门在安排项目时,要优先考虑信息产业项目和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对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
  5、加大引资嫁接工作力度,支持和鼓励境外或国内发达地区的企业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进入重庆信息产业,入驻重庆北部新区和重庆大学科技园区。对于技术领先、投资额大、带动性强的引进项目和企业,要给予特别的优惠政策,必要时可以实行一户一策,个案处理。加强产业政策导向,鼓励市内传统产业企业,尤其是过度竞争的传统产业的资本及资源流向信息产业。
  (二)人才支撑体系
  1.建立人才集聚的新机制。加快制定能留住和吸引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所必需的一大批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扩大技术入股比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在调动、购房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等项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创业环境。
  2.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依托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进一步扩大研究生层次以上电子信息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造就更多的信息产业技术骨干;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培养更多的满足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所需要的、兼有信息技术和其它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开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对企业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主管部门领导等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及企业信息化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轮训。
  (三)技术服务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