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到2005年,初步建成重庆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
10.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化。
以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钢电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加强同国内外著名公司的合作,重点发展我市自动化仪器仪表和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设备制造产业,重点抓好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智能现场仪表、智能化数控加工技术、激光加工等光机电一体化设备、超精度加工技术等重大项目的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及其产业化,全面提高我市自动化仪器仪表的自主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传统制造业关键设备的数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目标:培育1~2家国内一流、产值上10亿元的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及设备的开发、生产和集成的骨干企业,年产值达30亿元,形成信息产业中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建成国内新型仪器仪表生产基地之一。
11.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
重大工业信息化技术装备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是工业化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加强信息产业同装备制造业及其它产业的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发挥重钢电子公司等扎根于传统产业的信息产业企业的特殊作用,以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为基础,重点开发研制高速高精度数控化加工、冶炼及连轧连铸、城市轻轨交通、城市环保、煤炭采掘、运输及安全监控、天然气化工等方面的自动化、智能化成套技术装备。
目标:培育1~2家从事大型工业信息化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的骨干企业,使我市重大技术装备的开发能力、配套能力和产业规模有较大的提高。
12.传统产业生产过程信息化。
在我市机械制造、冶金、煤炭、电力、纺织、化工、建材,轻工(陶瓷)等传统产业中,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除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带有共性的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外,尤其要根据各产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不同的技术路线和信息化载体,重点实现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例如,冶金产业中高炉炉况检测与操作专家系统,转炉、电炉炼钢及精炼过程的自动化、连轧连铸控制过程的智能化,电解铝工艺的模糊控制技术等;煤炭产业中采掘、运输、提升等过程的可视化和自动化,通风调速、安全监控、质量检测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机械工业中的自动化生产线建线技术,工业机械手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柔性制造、并行工程技术和激光快速原形技术,数控机床制造及现有设备数控化改造等;电力工业中的电力调度及服务的自动化,电网稳定性控制等;医药化工产业中的生化反应过程的自动化检测与控制,新药开发中数字化试验方法与信息化实验手段的应用等;交通运输业中铁路、公路和船舶运营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GPS技术及智能交通系统等;纺织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新型纺机系列的研制与应用,计算机自动测配色、配液、调浆、制网和无版印花技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先进版型设计技术和小批量个性化快速生产、加工技术等。
目标:到2005年,汽车摩托车、机械、化工医药产业的信息化,达到国内同行业的一流水平,冶金、纺织、能源、轻工等主要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居国内较好水平。
13.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工程。
生物信息技术将是本世纪最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要抓住此项新兴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地区之间差距不很大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在生物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技术基础,重庆太极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雨水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产业基础,适时引进国外先进生物信息技术与产品,大力发展信息化生物工程检测设备制造技术和信息化生物工程试验技术的产业化。尽快实施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程,组织力量重点研究和掌握基因芯片制备技术、样品制备技术和杂交反应及信号检测技术。要采用多元融资模式,重点开发生物芯片技术在药物发现与筛选(包括传统中药有效成份筛选)、药物基因组、疾病诊断和预测、个性化医药、农作物优选及新型农药、环保与卫生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性项目,重点抓好微阵列芯片喷印点样仪、血液现场分离芯片、生物芯片制备软刻法等生物信息产品和技术的产业化,促进我市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