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抓好14个重点项目,确保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重点突出、成效显著地稳步实施为了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突出重点,落实到项目,体现在效益,“十五”期间,集中力量抓好14个重点项目。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重庆信息港宽带高速骨干城域网络工程和数字重庆地理信息系统等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以光传输为主的覆盖主城区50万个人用户和5000个集团用户的网络系统,建成地理、资源、生态、教育、科技、社会等公用数据库系统和CA认证中心等。
  目标:到2005年,我市出口带宽紧张和网上信息资源贫乏的状况从根本上得以缓解,西南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地位基本确定,“数字重庆”基本框架构建基本完成。
  2.光电子技术及产品的产业化。
  重点依托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西南师范大学、信息产业部电子24所、信息产业部电子26所、信息产业部电子44所、西南计算机公司、重庆明光仪器厂、重庆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川仪六厂、川仪八厂、和记奥普泰等高校、研究院所和光电企业技术、人才和设备资源,根据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及投资规模效益等实际情况,在光电产业5个重点发展领域中,优先实施光有源器件(光收发模块、光纤接收组件、电光调制器等)、光无源器件(光波分复用器、光密集波分复用器等)、光传输设备(SDH、PDH、机顶盒)、人工晶体功能元件、数码像机、数码摄录像机、光驱光盘、红外摄像仪、专用扫描仪、光学晶体和压电晶体材料、光电器件、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医疗设备、工业断层扫描仪、激光陀螺等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项目。重点引进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光电子元器件及整机制造企业的技术和资本,加快我市光电产业的启动速度。
  目标:到2005年,初步形成以光电材料及元器件、光电图像产品为主干的光电子产业和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年产值达100亿元。
  3.微电子技术产业化。
  进一步扩大川仪六厂多层厚膜专用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扩大信息产业部电子24所模拟集成电路及其A/D、D/A转换器、射频电路等相应产品的生产能力;完善和扩大信息产业部电子26所声表面波(SAW)器件的生产能力,重点抓好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生产线及MEMS设计、加工、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加大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国外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尽快扩大我市微电子产业规模和技术层次。
  目标:初步奠定我市微电子产业基础,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产值达10亿以上。
  4.通信设备产业化。
  扶持重庆通信设备公司、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及重庆邮电学院等具有技术优势或产品基础的骨干通信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和高等院校的成长和发展;支持爱立信、诺基亚、中兴通讯、华为、大唐电信等著名通信设备公司在重庆发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重点培育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设备、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MSTV-1卫星通信自动跟踪接收系统、光通信设备、网络节点设备、路由设备及安全防火墙设备等产业化项目;重点支持爱立信MINI-LINK等系列微波通信设备扩大产业规模和本地化工作,尽快建成无线宽带接入系统、传输系统等通信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积极扶持“蓝牙”技术的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
  目标:2005年前,建立1~2个产值上10亿元的大型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建成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出口基地。
  5.应用软件与嵌入式软件产业化。
  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是软件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技术含量和对传统产业的带动性。在充分发挥重庆宏声新思维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博恩科技有限公司、东大金算盘软件公司等企业的产业骨干作用的同时,加强同境外、市外具有技术、产品、市场优势的软件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通用应用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管理软件、教育娱乐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等)和各领域专用应用软件(工商财税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程软件、智能交通软件、工业过程智能控制软件及各类资源数据库管理软件等),促进我市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钢电子公司等传统产业中IT企业及企业技术中心的特殊作用和技术优势,打破硬件和软件产品相独立的传统格局,尽快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嵌入式软件开发队伍和软件企业群,促进我市网络、通信、仪表、智能控制、智能家电、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高速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