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5.在信息化带动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明显提高。工业增加值达880亿元以上,平均增长率达10.5%,约占GDP35%,规模和效益处于西部地区前列。
  三、重庆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路线推进重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化,实现用信息化带动重庆的传统工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社会与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我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路线为: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展开四个层面,整体推进;突出三条主线,率先突破;抓好14个重点项目,稳步实施。
  (一)展开四个层面,保证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结合、互为动力地整体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包含了公共网络设施与服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传统产业信息化产品与设备及企业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既不能孤立,也不可偏颇。依据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技术发展梯次,从四个层面上,全面地开展工作。
  1.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基础性层面。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包括IT制造业、软件业、系统集成及服务业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要利用境外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资本扩张及产业梯次转移之机,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或较先进水平的信息产业项目,迅速提高重庆信息产业的水平和规模;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发展以光电子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要发挥信息产业的现有基础和相对优势,优先发展光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及终端、数字化家电(彩电、数码像机)、军事信息化装备、应用软件等信息产品及相关的信息服务业;要集中力量开展信息产业中长期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尤其要培植具有很强的渐进性、渗透性和带动性的软件产业,保证我市信息产业有相当的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
  2.工业产品与重大装备数字化层面。
  广泛应用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智能控制等较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水平(产品级),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水平(装备级)。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技术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鼓励开发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数字化产品;以汽车摩托车等支柱产业为引导,以工业自动化装备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信息化仪器仪表和零部件;充分发挥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等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学者的作用,提高我市信息化装备(如数控加工设备,大中型自动化设备等)的研发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重点推广若干对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等关键生产环节和工艺产生积极影响的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
  3.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自动化层面。
  充分利用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重点推进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基础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重要软件应用推广工程,实现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与监控及企业生产流程与决策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科学化,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4.经济交流与企业运营的网络化层面。
  加快重庆信息港、高速宽带网络和公共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尽快改善重庆地区网络环境,拉动社会经济领域对网络的需求。在加快网络安全认证体系(CA)、网络安全支付结算体系、电子数据交换体系(EDI)建设,引导传统企业生产流程、供应销售链的再造和重组的同时,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和以BtoB模式为主的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活动,扩大国内外和市内外的经济技术交流,促进同业或上下游企业间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商贸合作,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