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尽管我市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面临着观念、体制、人才、技术、资金等诸多的困难,但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较好的基础。其一,拥有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等一批在光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学科具有优势的大专院校,拥有一批从事信息产业研发的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拥有信息技术领域的院士和一批知名专家、专业技术人员,这是我市发展信息产业的宝贵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其二,我市已成长了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和技术实力、先进的管理体制、适销对路的高新技术产品,并表现出可喜发展势头的信息技术企业。这是我市信息技术向更深的层面、更宽阔领域发展的骨干力量。其三,重庆市信息港建设计划正逐步实施,以宽带城域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上网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这些为我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必需的网络环境。其四,我市传统产业中,一批骨干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加强企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管理,提高企业效益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我市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计划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起到了观念带动和技术示范作用。
  在更富创造性和竞争性的21世纪曙光初露的时刻,我们既要正视自己的落后和困难,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信息化浪潮带来的历史机遇,选择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的经济追赶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实现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跨越式发展。
  二、重庆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重庆市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必须与世界信息化及西部大开发的主旋律相和谐,坚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基础,以刺激信息需求、普及信息技术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产业化与企业信息化为重点,以大中型项目的策划、培育为切入点,最终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日渐壮大的信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技术升级,带动全市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05年力争实现以下预期目标:
  1.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基础方面,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为辅的信息传输骨干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信息综合应用体系建设等“数字化重庆”基础设施的构建基本完成,西部信息集散和辐射的中心城市的雏形基本形成。信息需求大幅提高,主城区和万州区、涪陵区的互联网用户占人口的比例和社会信息化平均指数等关键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传统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处于西部地区前列,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关联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2.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水平方面,光电子、微电子、网络、通信及软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获得突破性进展,信息产业规模和效益基本达到我国中部地区发达城市的水平,增加值约占全市GDP3%,逐步培育成为我市重要的主导产业。
  3.在传统产业信息化产品与装备的制造水平方面,以自动化仪器仪表、数控加工设备、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等为代表的系列数字化、智能型工业产品与装备的研究开发能力有大的提高,生产规模达60亿元以上。传统工业企业底层综合自动化、现场总线化水平达西部地区一流水平,机械、冶金、化工等行业重大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配套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达到国内较先进的水平。
  4.在企业信息化水平方面,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为重点的现代制造技术在60%以上的大型企业和部分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建成50个左右CIMS应用示范工程;80%以上的大型企业和部分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有较完整的企业内部网络和较实用的企业内部网络化管理系统;初步建成机械、化工、医药、建材等主要行业的企业间电子商务(BusinesstoBusiness,简称BtoB)系统,30%以上的大型企业和部分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能有效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达西部地区最好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