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以三大先导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

  三、三大先导产业“十五”发展目标及当前发展重点
  (一)信息工程
  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和建设长江上游信息中心的目标要求,坚持加快信息制造业发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信息工程及产业“十五”期间在2000年28亿元的基础上,每年不低于45%的速度增长,“十五”期末总值达到175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29%。重点抓好5个重大专项、一批重点项目和两大园区建设。
  1.五大专项
  ―光电产品开发专项。充分利用重庆大学、信息产业部电子所44所、26所和部分企业的光电子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优势,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重点发展光电器件(有源、无源)、数码相机、光存储产品、光通信传输设备、光晶体材料、激光加工设备和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等。一是整合光有源、无源器技术研究优势,推进成果转化。重点扩大航伟公司半导体激光器、光探测器和宝通公司低噪声掺饵光纤放大器等的生产规模。抓好巴山仪器厂激光陀螺仪制导卫星通信系统(“动中通”)规模化生产线建设。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做大光有源器件和光无源器件的产业化规模。二是做大光电应用产品开发生产,扩大新华多媒体公司CD―R光盘生产规模,建设全国最大的CD―R光盘生产基地。努力推进数码相机产业化项目;同时推进CCD器件、非球面镜头、嵌入式软件等关键部件产业化。
  ―集成电路开发及产业化专项。充分发挥我市在模拟集成电路和厚膜集成电路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支持信息产业部电子24所研究开发模拟集成电路并实施产业化;扩大四川仪表六厂的厚膜集成电路生产规模。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整合我市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和芯片研制等技术优势,共同组建微电子科研生基地,进行射频收发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及混合集成电路的规模化生产。
  ―通信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专项。利用我市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小微波通信系统、SCDMA无线环路系统、SDH光传输系列设备、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和微波综合接入系统等通信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内外市场。支持移动通信工程研究中心继续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产品。
  ―软件产业专项。开拓软件应用市场,引导软件企业针对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改造和信息化对软件的巨大需求,重点开发企业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客房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企业信息化软件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金融管理、社会保障信息化等应用软件。有选择地开发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网络平台、开发平台、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等基地软件和共性软件。引进软件人才和软件技术,引导社会资本,整合市内软件企业,培育骨干企业,争创品牌软件。加快软件产业基地设施建设,在北部新区建设软件园。加快软件人才培养,促进软件产业国际国内合作,提高软件企业管理水平,做好质量和标准体系推广工作。创建重庆软件学院,并充分利用在渝高校的资源,大力培养软件专业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开办软件应用人才和计算机操作人员职业培训学校。
  ―“数字重庆”专项。一是充分发挥国家骨干网络公司、地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和其他宽带网络公司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选择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及网间互联的要求,建设高水准的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于一体的大容量、大带宽、多功能、多业务和开放型的城域宽带网络,并以其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提供优良的网络运营服务。二是依托国家骨干通信公司等加快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实现数据信息的本地化交换。三是鼓励有资质、有技术、有实力和服务佳的网络接入商选择先进、经济适用的多种技术方式建设宽带接入网,支持无线宽带接入系统建设和广电网双向传输改造,解决好“最后1公里”宽带接入问题,实现宽接入服务到用户、到社区、到家庭的目标。四是积极促进计算机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并能同时承运计算机业务、电信业务和有线电视业务,实现“一网三通”。五是在重庆信息港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和建设各类信息资源,构建我市公共综合信息资源平台。六是建设信息自动采集、动态处理等信息叠加,形成海量数据库,建立开发利用和辅助决策,构建起综合地理信息平台,树立重庆“数字城市”的示范形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