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情况的报告》的通知

  2.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精心打造美丽花园。一是实施美化工程。市、区、街道加大资金投入,统—建设和改造了一大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使社区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市已有72%的社区成为绿化、美化、亮化的特色社区,园林式居住区在80%以上,新建居住区100%达到三星级园林式居住区标准,并涌现出42个四星级园林式居住区。二是实施平安工程。在每个社区设立警务室和综合治理室,采用庭院式管理、电控技术管理、群防群治管理等三种模式强化社区治安网络,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实施规范化物业管理工程。不仅对新建住宅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而且对1980年前后建造的30多个老住宅区,在改造建设的基础上地实行了物业管理。同时,在物业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建立业主管理委员会,对物业公司进行公开招聘、定期考评、择优录用,使物业公司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合力创建舒适家园。一是健全服务网络。全市城区已建成街道服务中心15个,社区服务站211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6个,基本上实现了“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十分钟卫生服务圈”和“十分钟文体活动圈”的要求。二是拓宽服务领域。目前,全市已有各类服务网点2566家,各类社区服务人员5万多人,年服务收入达到23亿元,绝大多数社区服务机构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提高服务量。把社区服务作为“民心工程”,始终注重把优质高效的服务单位引入社区,实行社区服务资质认定制度和社区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合理设置服务项目,统一服务规范,实行公开办事、明码标价、定期办结等制度,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4.以同创共建为途径,群策群力共建文明社区。一是以党建带共建,形成同创共建的格局。始终重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社区党建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工程”、“龙头工程”来抓。市委制定了《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的意见》,通过几年的工作,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为基础,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驻区党员为骨干,社区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各区都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在职党员进行“双向三卡”(党员登记卡、参加活动卡、表现反馈卡)管理,全市在职党员广泛开展了争做文明社区创建“四大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心系群众服务员、文明新风示范员)活动。自1996年起,我市开展了社区党员“一人一岗”活动,即每一个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岗位,目前社区党员参与面已达到80%以上。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社区各居委会按照“社区自治、行议分设”的原则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市里规定,按照每300户1名的标准配齐配强社区专职干部,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和居委会干部津贴由市财政每年按每百户居民4000元标准下拨,区、街道按一定比例配套。每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平均使用面积已在200平方米以上。二是优化整合社区资源,形成同创共建的合力。全市社区以共同目标、共同需求为纽带,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社区的人才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信息、资金等资源,积极开展军警民共建、“校区共建”、“企区共建”等活动,使社区内各单位的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社区内的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面向社区开放,使社区资源共用共享。三是发挥上下联动作用,形成同创共建的体系。发动167个区级部门参与结对共建,明确各自创建职责,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全市社区都建立了由社区居委会、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行业部门和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共建理事会,使参加共建理事会的每个单位创建上有任务,落实上有要求。为了强化驻社区单位的共建意识,市里还规定,社区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共建的情况,纳入对共建单位年度工作考评和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之中,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创建情况纳入文明单位考核之中,从而形成了激励机制。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