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查中了解到,各市认真贯彻8月17日全省土地信访工作座谈会精神,领导重视,措施有力,集中力量,排查积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温州市为了加大对重要信访件的查处报结力度,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土地信访专项处理领导小组,将全市范围内的土地信访历史积案全部登记在册,具体落实到责任人。金华市对通报中涉及的土地信访问题逐件进行了督查。绍兴市专题召开土地信访会议进行布置,对重要信访件实行领导落实包案办理制。台州市针对因群众不明查处结果而再次复访较多的情况,要求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重大信访件的查处要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由于各地对这次集中查处土地信访积案比较重视,177件信访件的报结质量大多比较高。
从各地查处的结果来看,177件土地信访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7类:
(1)一些地方和单位未批先用,征少用多,征此用彼,甚至越权批地、骗取批准、化整为零批地等。
(2)一些乡镇、村组织和干部非法相地和变相买卖土地、从中牟利,一些乡镇截留土地征用补偿费,一些干部挪用、甚至贪污征地款。
(3)征地不依法公告,群众因不明情况而产生误解,引起上访。
(4)征地后没有妥善安置好农民的就业,农民担心有限的土地补偿费用完后,无地可种,无工可做,生活来源无保障而反对征地。
(5)在未做通农民思想工作的情况下,强行征地,个别的甚至用抓捕、拘禁等粗暴手段,对待抵制或举报征地中有违法乱纪行为干部的农民,激化矛盾,引起大规模的群体信访。
(6)群众举报后,有关部门或未及时查处,或查得不细不实,或查处后不向群众反馈结果,或对群众的疑问解答不够清楚,以致引起较多的重复上访。
(7)少数农民认为现有的土地征用费标准过低,与现有农民实际的生活水平差距过大,要求提高补偿费而引起上访。
引发土地信访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来看,一是与新《
土地管理法》实施后,耕地审批解冻,带来新的用地高潮有关;二是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建设用地,矛盾比较突出;三是我省人均耕地很少,土地价值较高。同时,由于一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征地补偿又偏低,生产、生活无着落,势必引起群众不断上访。
从主观方面看,一是有的地方领导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只从眼前的利益出发,以土地生财,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急功近利,盲目圈地上项目。二是有的基层干部作风不深入,处事不民主,在征用土地过程中,主观行事,随意拍板,甚至把农民排斥在外,既不尊重农民的利益,也不给农民知情权,以致造成群众情绪对立,反对征地。三是一些地方对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不力。一些干部利用土地搞腐败,以权谋私,买卖或变相买卖土地;还有些企业未批先用、边批边用、少批多用。对这些案件的处罚,存在失之过宽、失之过软的现象,甚至以罚代法,一罚了事。有的只处理具体办理的人,不追究领导责任,起不到惩戒作用,群众因不满意引起重复访。四是在处理土地信访问题中,存在较多的“不作为”行为,一些基层职能部门领导对信访工作不重视,对群众的合理要求置若罔闻,态度冷漠,作风粗暴,推诿扯皮,有的以家长式,强制式的态度对待正常上访,有的甚至把上访群众当作党和政府的对立面,视作“刁民”,有的具体经办人员,不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一些简单问题解释不清楚,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失去群众的信任,造成越级上访。
为了有效遏制土地信访居高不下的势头,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认真处理群众土地信访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解决群众土地信访的治本之策。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