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形成旅游、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永续利用的局面。
2.坚持依托优势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统一规划,整体设计,不断增强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把旅游资源开发推向市场,努力形成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开发市场化的格局。
4.坚持大旅游发展观,加强区域协作与联合,整合多种旅游要素,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局面。
5.坚持依法治旅,实施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6.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把发展旅游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旅游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三、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构筑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
(一)根据“创旅游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要求,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同有关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引导高层次旅游开发。
(二)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内涵,以特色为根本,建设具有国际性的特色旅游景区(点)。旅游及配套设施建设既要立足当前、科学定位,又要把握未来、适当超前,确保旅游业发展与国际国内市场高度融合,紧密衔接。
(三)要在全面抓好“一个中心、四条干线、八大规划区”开发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四个一”旅游项目建设。即一个中心--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一个特色一一以二道桥地区为重点的地方民族特色;一条线路一一从乌拉泊轮台古城到达坂城的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路;一个景区一一南山森林草原生态风景区。同时,加快水磨沟休闲娱乐风景区建设步伐。
(四)根据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积极开发以八路军办事处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线的红色旅游;以二道桥地方民族特色、中山路商业街等为代表的都市特色旅游;以集山地森林、草原风光、丝路文化、冰雪健身为一体的城郊度假旅游;以工业园区、农业生态、科考探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特种旅游。
(五)充分利用冰雪资源,积极开展冬季旅游。要把天山国际滑雪场建设成为集专业与大众、竞技与健身为一体、亚洲一流的冰雪基地;开发柴窝堡湖冰上旅游项目,带动其他普及型冰雪项目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办全国冬季运动会和乌鲁木刘冰雪旅游节,使我市成为全国冬季旅游的热点城市。
(六)充分利用乌鲁木齐的中心地位,加强与各地州市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努力形成覆盖全疆、辐射中亚的放射状旅游主干线路,不断强化乌鲁木齐市在旅游发展中的集散功能和龙头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