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包括决策论证情况、招投标情况、工程审计情况、经费支付情况。
(七)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政府采购体制实行政、事分开,使政府采购中心成为独立的中介机构,并建立定点供应商、厂商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扩大政府采购的覆盖面,统一采购标准,编制详细的采购目录,推行网上招标,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制度,设立政府采购资金的专用账户,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资金的支付工作。主管部门公布政府采购的年度支出情况,审计机关对政府采购进行年度专项审计。
(八)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建立和完善以现金流量为重点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国有企业贷款担保的管理,加强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审计和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加强国有资产成本和质量管理,建立国有资产成本与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的成本和质量管理机制。
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资产经营公司向下属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对财务总监实行垂直管理,并定期轮换;推行企业会计信息抽查制度,逐步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九)改革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福利制度
取消党政机关各部门自行设定的各种补贴,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逐步提高补贴标准,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略高于全市各行业平均收入水平。积极探索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廉政公积金制。
深化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确定合理的购房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实现住房分配商品化。
逐步对公务用车等职务消费进行改革,确定合理的货币化标准。
五、建立和完善公平择优的用人机制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和群众参与程度为着力点,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为突破口,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位分类和专业分类,健全公平公正的录用、晋升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实现干部工作规范化,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一)完善选举、选拔制
健全选举制。农村党(总)支部换届选举,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制度,即由群众和基层党组织分别推荐候选人预备人选,由镇党委组织群众评议,进行资格审查,差额确定正式候选人,再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两推一选”的范围。
推进公开选拔制。逐步扩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职位公开竞争的数量和范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过渡到全面依规依法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实行任用干部考察公告、差额考察和任前公示制度。
健全用人激励机制和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二)实行任用干部无记名票决制
各区、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一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全委会审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总结一些区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任用干部实行无记名票决制的做法和经验,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行。
(三)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根据干部不同层次、不同职务的特点,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按规定进行年度考核、届中考核和届末考核。根据考核对象工作岗位特点,不仅考察干部“工作圈”的情况,还要了解干部在“生活圈”和“社交圈”的表现。
制定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称职认定和处理的规定。
(四)建立领导干部“能下”的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