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奋斗目标
依据“十五”计划,狠抓2002年及今后三年的工作,到2005年农区畜牧业主要生产指标达到以下目标:
(一)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
按大小畜存栏计算,达到平均种植一亩以上饲草饲料。2002年种植1000万亩,其中水浇地种植青贮饲料100万亩。
(二)扩大养畜规模,提高质量效益
农区牲畜存栏达到4000万头(只),其中大小畜达到3000万头(只),生猪达到1000万头,繁殖成活仔畜3000万头(只)(包括猪)。出栏率达到60%,育肥牛羊比重达到60%;模式化养鸡达到鸡饲养量的60%;肉猪出栏率达到120%。
(三)全面实现种养结合,积极推进规模经营
规模养殖户(十、百、千工程户)在14.5万户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0%以上;种养结合户达到三分之一(指生产的粮食、农副产品、草全部就地转化的农户);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场、育肥场、示范区养畜达到较高比例。
(四)稳定增加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产值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40万吨、25万吨和110万吨。
全区畜牧业产值年均递增9%以上,农区畜牧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发展速度要更高。农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部分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大力推进种养结合
要把饲草料种植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推广引草入田,实现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区以种植灌木和多年生牧草为主;一般旱作农田要由现在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调整为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牧草为主;荒坡、荒地和小片草原要逐步改为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提倡利用水浇地种植青贮饲料作物和优质豆科牧草,为迅速发展农区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草饲料来源。要大力推广全株青贮、平台青贮、袋装青贮和裹包青贮,扩大饲料青贮比重,提高青贮入户率,使青贮成为农区牛羊饲料的主要来源。要因地制宜发展饲草料加工业,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二)推进牲畜种子工程,提高牲畜品种质量
以种源高新技术产业化、种公畜(包括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优质化、生产畜群标准化、畜产品优质安全为主要目标,全面实施我区二期牲畜种子工程建设。各盟市旗县要把改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个体生产性能、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加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良种推广体系和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促进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畜牧业的发展。
(三)大力推广适用增产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