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方案的通知
(内政办发[2002]4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内蒙古自治区农区蓄牧业专项推进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2年2月19日
内蒙古自治区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6号)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形势、任务和基本条件
“九五”期间,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决定》(内党发[1996]6号),农区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和全区畜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稳定增长。截止2000年底,农区、半农半牧区牲畜存栏已达2137万头(只),其中大小畜1558万头(只)、生猪579万头,具备了稳定生产95万吨肉、50万吨鲜奶、18万吨禽蛋、3.5万吨毛绒的综合生产能力。
“十五”期间,我区农区畜牧业产值要实现占大农业总产值50%的总目标。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必须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实现农区畜牧业经济的四个转变。一是要由自然放牧向舍饲禁牧转变;二是要由以粮为主向种养结合转变;三是要由利用秸秆向青贮养畜转变;四是由输出原料向输出成品转变。通过实现全面、深刻的变革,初步实现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努力建设畜牧业强区,向畜牧业现代化方向迈进。
我区发展农区畜牧业具有巨大潜力和有利条件:一是粮食转化的潜力。近年来全区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25亿公斤以上,人均占有粮食列全国第三位,社会商品粮近60亿公斤。经初步测算,仅粮食转化一项就可以增加生猪饲养量几百万口,家禽饲养量几千万只。二是种草养畜的潜力。我区有8000万亩旱作耕地,有3000万亩水浇地。如果以一半旱地和10-20%的水浇地种草种饲料,可增加牛羊几千万头(只)。三是提高生产率的潜力。过去受传统粗放经营的影响,我区农区畜牧业的出栏水平和个体产量普遍不高。近年来,通过畜牧业“种子工程”的实施和舍饲圈养技术的推广,涌现出一大批出栏率和个体产量成倍提高的典型。认真推广先进经验,可以使农区畜牧业的群体生产率和个体生产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成倍提高。四是经济优势。近年来饲料粮和畜产品的比价不断扩大,种植饲草饲料发展牛羊生产的转化增值效益达三至五倍左右。我区还培育出一大批以绿色、特色为品牌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和不少国内外知名的龙头企业。农区畜牧业所处的带动种植业、推动加工业的中轴地位和背靠大牧区、邻近大市场的区位优势,成为广大农村无可替代的经济增长点。农区可以就近吸收城市科技人才到生产第一线发挥作用。农区劳动力相对过剩,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五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基础建设和生态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基础条件。加入WTO对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效益都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治区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区畜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