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关于汕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2002年2月28日汕头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汕头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李春洪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认为,2001年,在我市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的大环境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汕头现场办公会精神,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发展,全力推进“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新世纪生命工程,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经济和社会秩序明显好转,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经济运行出现新的转机,完成了调整后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这是来之不易的。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2001年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提出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切合实际,措施积极可行。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两大整治”任务仍很繁重。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重建社会信用,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年。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积极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立信用、兴品牌、强实业;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和民资民力优势,壮大经济实力;继续推进“重建信用、重塑形象”生命工程,抓紧信用体系建设,改善投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会议强调,为实现2002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产业化经营为途径,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以物流业、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层次。要加强对世贸规则的学习研究,增强适应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开放水平。要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信用最好的城市之一。继续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进体制创新,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坚持一手抓扶持,一手抓规范,促进民营经济上档次、上水平。要加强财税金融管理,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强化城乡规划管理,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级政府环保和人口发展目标责任制,促进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积极发展有汕头特色的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现代文明素质。
会议强调,各级政府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坚持为民办好事实事。积极推进民心工程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扩大就业,扶贫帮困,努力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