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种养大户联合组建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价格协调、生产调控、标准制订、品牌营销等方面的行业自律作用,及其在信息咨询、行业损害调查、解决贸易争端等方面的中介服务职能,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化程度。
13、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稳定农产品产销关系,与农民结成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攠的利益共同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制度,各级财政要给予一定的扶持。有关部门要指导和帮助农业龙头企业规范订单文本,做好合同的鉴证、公证等服务工作。加强对《
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诚信守法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农民的契约观念,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
四、依靠信息,拓展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
14、着力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现有各级农业信息网络,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整合农村市场信息资源,挖掘开发信息资源潜力。实施搣杭州龙网攠下乡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加强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15、完善农产品运销搣绿色通道攠政策。继续执行农产品运销搣绿色通道攠政策,并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宗鲜活农产品、反季节农产品增加等情况不断进行完善,确保农产品运销顺畅
16、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加强其信息网络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市场的信息采集、发布功能和仓储、冷藏等设施的配套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拍卖中心,采取网上交易、直供配送等现代交易方式。
17、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我市优势农产品出口。积极组织我市优势农产品到国(境)外开展推介、展示和展销,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五、抓好安全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18、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的标准化建设。尽快制定完善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卫生安全标准和农产品包装、储运、营销等标准,使我市安全农产品工作贯穿于生产、加工和流通全过程,形成技术水平比较先进、管理规则与国际基本接轨的安全农产品生产、管理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开辟广阔通道。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技术体系、标准体系、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检测体系和农业品牌等建设,各区、县(市)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