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进国外医生短期服务,开展医疗科学合作交流活动,促进医生提高职业素质。
10.视听传媒业
外国电影进口将对长影形成压力与动力。外资企业进入音像制品分销,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我省视听传媒产品生产组织、市场管理必须尽快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1)组织、筹建我省视听传媒产业集团,制定发展规划,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2)增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出多语种文化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3)加强对文化广播影视出版业分销市场管理,保护优秀地方文化知识产权,防止不良文化进入。
11.环境与检测服务业
外资进入环境和检测服务领域,在对我省环境和检验服务业带来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将促进环境与检测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检测国际标准化。
(1)对重大环境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咨询研究,提高决策质量。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为生态省建设服务。
(2)积极为引进外资成立合管检测机构,发展民营检测机构创造条件。
(3)支持我省优秀检测机构的发展和建设,争取得到国家实验室认可并积极开展多边互认,按承诺规定杜绝重复检验。
(4)促进商检机构提高服务技术水平,允许符合条件的检验机构从事政府委托的或者合同条款规定的装船前检验。
12.社区服务业
以扩大就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制定支持政策,加快社区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启动示范工程。
13.咨询典
外资进入咨询服务业,将促进咨询服务业的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要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国外中介咨询公司,发挥其对我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促进作用。
(1)吸引外国律师代表处来我省提供法律服务,提高我省涉外法律服务的水平。
(2)积极发展中外合营会计、税务事务所,提高会计、税务服务水平,提高处理涉外经济工作的能力。
(3)建立中外合营咨询企业和中外合营科技咨询企业,发展现代咨询业。
14.会展业
发展和规范会展业,积极建立合营会展服务企业,加快会展设施建设,重点办好长春汽博会、农博会。
15.其它服务业
积极开展合资合营,促进广告、租赁、速递、包装、维修等服务业的发展。
五、外经贸
加入WTO将引起我省外经贸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产生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经济贸易,为招商引资和扩大就业提供新的机遇。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后享受最惠国待遇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全方位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
(一)加强招商引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1.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办法,做好经常性的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加快我省投资促进网建设。依据国家修订后的《
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及其目录,围绕“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研究确定一批新项目,扩大现有项目库,逐步实现项目的开放式运作,加强招商引资服务。
2.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既重视吸引国外大公司、大集团,也要加强引进国外中小企业工作;既积极引进外资,也要大力引进内资。鼓励省内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吉林省再投资。积极稳妥地利用好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立借用还贷责任制,防范外债风险。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推进企业采取并购、拍卖、股权转让、项目特许权融资、运营权与收益权融资以及BOT、TOT和对外发行股票等引资方式,提高企业境外融资能力。依托我省科技资源,引导外资来我省设立研发中心,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4.继续改善投资软环境。建好外商投资企业投诉网站,规范招商引资秩序,营造透明、可预见的政策环境,促进以商招商。
(二)调整出口策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1.构建出口主体多元化格局。加强组织、协调和信息交流,扩展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潜力,为生产企业、科研院所、民营企业提供客户、商品、项目等信息服务。加快外贸与生产企业的联合与重组,充分利用专业外贸公司的人才、信息、市场资源,促进农贸、工贸、技贸结合。
2.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继续稳定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绿色食品、特色优质农畜产品出口。加快发展一批外向型企业,加强出口基地建设。
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巩固韩国、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美国、欧盟等市场。大力开拓中东、拉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重点抓好俄罗斯市场开发,组织更多企业参与对俄经贸活动。利用已形成的对俄贸易渠道,尽快恢复建立客户关系,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扩大对俄经济贸易合作。
4.推动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吸引外资,组建中外合资外贸企业。努力发展境外营销网络,实现经营国际化。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层次
1.指导和推动企业发展跨国经营。重点抓好汽车、化工、医药、食品、机械等行业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
2.制定鼓励境外加工贸易产品和境外资源类投资项目目录,建立包括境外加工贸易投资市场信息、法律环境等内容的信息库。
3.发展化工、森工、公路、建筑、电力、种植业的国际劳务合作,重点恢复和发展俄罗斯劳务市场。
4.建立外派劳务基地。搞好出国劳务人员培训,提升对外劳务合作水平。
5.简化“走出去”人员出国申请办理护照手续,为走出去人员提供方便、简捷、高效服务。
(四)推进开发区建设,营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1.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完善适于“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招商引资提供优良环境。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引导外资投向,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高起点的产业基地。
3.依据议定书对特殊经济区相关产业提供必要支持的规定,用足国家对特殊经济区在税收、关税、基金、信贷、补贴等方面的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的资本投入与运营,加速特殊经济区各产业园区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4.继续推进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加快发展珲春出口加工区,建设珲春互市贸易区。发挥珲春等特殊经济区具有边境贸易、民族自治的人文地理优势和法制政策优势,发展与周边地区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