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任务:园区建设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平衡发展、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和省、市、区(县、市)三级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到2006年,全市新建成各级各类农业园区42万亩,每年建成8万亩左右。各区、县(市)的建设任务:萧山区11万亩、余杭区16万亩、西湖区0.3万亩、拱墅区0.1万亩、江干区0.1万亩、滨江区0.5万亩、富阳市7万亩、临安市2万亩、桐庐县2万亩、建德市2万亩、淳安县1万亩。每年重点建设市级园区15-20个,面积1万亩左右。
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和主要内容
(一)园区类型和建设标准
类型: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分五类。一是以粮油、瓜菜生产为主的粮经型;二是以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生产为主的经作型;三是以畜禽、水产生产为主的养殖型;四是以种子种苗生产、设施农业为主的设施型;五是农业生产并结合休闲观光旅游的观光型。
标准:建设标准分三个层次:一是省级及省级以上农业园区,按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订的标准实施;二是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按照“农田园林化、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农艺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农民知识化、园区产业化”的总体要求,做好实施工作。规模要求为:粮经型平原区500亩以上,山区200亩以上;经作型平原200亩以上,山区100亩以上;水产养殖型200亩以上;生猪养殖型1万头以上,其它畜禽参照此规模;设施型100亩以上;观光型500亩以上。具体建设标准及考核办法另发。三是区、县(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具体建设标准由各地自行制订。
(二)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粮经型及经作型园区要求土地平整,田块方正,朝向一致,每块田面积不少于2亩。每亩配置沙石机耕路6米左右,主路宽4.5米,支路宽3.0米,两边衬砌路肩,农机具下田作业便捷。每亩配置排灌水沟(渠)10米左右,排灌分系,合理配置泵站、农电、库房等设施。其它类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本地区领先水平,旱涝保收能力达到95%以上。
──推进农业机械化。在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主要生产环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综合应用程度达到80%。粮食生产实现耕作、排灌、植保、收割、运输、烘干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
──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实施农业“丰收”、“星火”、“燎原”计划,使良种、良畜、栽培管理、植保、机械、饲养、防疫、农副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实行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积极示范应用种子种苗、现代农业先进设施、生物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达到本地区同类项目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