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业局等《2002-2006年杭州市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失效]
*注:本篇法规已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发布日期:2010年12月11日,实施日期:2010年12月11日)宣布失效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业局等
《2002-2006年杭州市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杭政办[2002]1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中低产田改造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我市农田综合生产水平和抗灾能力,解决农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市农业局、财政局、造地改田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2002-2006年杭州市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意见》和市农业局、财政局、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2002-2006年杭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二年四月十一日

2002-2006年杭州市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意见



  中低产田改造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我市农田综合生产水平和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发展都市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杭州市中低产田改造实施规划》,结合我市近几年中低产田改造实际,现就我市2002-2006年中低产田改造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市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近几年来,各地把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工作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市及区、县(市)、乡(镇)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全市仅市级示范工程就建成117个、示范面积达到10.17万亩,直接受益97个乡(镇)、138村、78450户,完成总投资7525万元。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一是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共新建、改建排水沟254千米、灌溉渠294千米、机耕路263千米、机埠167座、护坡18千米、桥涵马埠等配套设施10780处,平整土地12300亩,新增耕地834亩,植造农田绿化树97960株。二是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得以增强。抗旱能力从改造前的平均38天提高到65天以上,排涝能力从暴雨5日排除提高到2日排除,地下水位从平均0.34米下降到0.74米。三是农田土壤质量明显好转。有机质达到基本平衡,氮、磷、钾有效含量分别增长12.9%、25.5%和10.2%。耕地通透性得到改善,为粮食生产,尤其是为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环境。四是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得以提高。复种指数由139%提高到178%,增长近40个百分点;常年性种植结构调整26789亩,季节性调整40460亩次;每季亩均产值达1091元,较改造前的809元提高了282元;亩均净收入从改造前的180元提高到325元。五是农业科技到位率得以提高,示范辐射作用得以增强。累计推广优良品种16.4万亩,配方施肥20万亩,“两无”工程11.4万亩,秸秆还田19.9万亩,推广绿肥5万亩;完成市级以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3项,完成区、县(市)级课题13项;召开各级现场会300余次,接待参观6132人次;在低改基础上,已建成各级、各类农业园区27个,面积31449亩;建成各类产业化示范方16个、面积12624亩;建成标准农田38个、面积22414亩。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