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高新技术产业
1.发展方向
坚持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局部跨越,集中力量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四大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加速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大、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竞争力强的高科技龙头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2.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领域。优先发展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加快黑龙江软件园建设,形成软件开发、研究、应用体系。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着重研究开发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制定有关电子商务法律、运行标准、政策和规章。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商业化运作。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各种电子信息系统。加速农业信息化,建立农业领域宏观预测分析、农业灾情、宏观管理、农产品需求和农业生产服务系统。
——生物技术领域。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培育安全的优质高产农作物、经济作物及饲料作物良种。利用生物技术,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生产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开发生物肥料、生物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兽药、基因工程疫苗等。发展新型高效酶制剂。
——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发展高效节能动力设备。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机床、刀具、量仪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建立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发展高性能飞机。
——新材料领域。发展特种合金钢、轻质陶瓷复合装甲材料及抗突变功能制剂。加速石墨系列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发展纳米级粉碎体材料品种。发展新型化学建材。
3.基地建设
——以国家级哈尔滨开发区为依托,建成我国计算机外部设备、新型元器件生产基地;建成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基地;建成我国高效节能电站设备、高性能飞机、机器人等基地。
——以国家级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建成我国计算机制造基地;建成我国工程塑料及化学建材基地。
——以省级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建成我国重型机械与机床机电一体化基地;建成我国纳米材料基地。
——以省级黑龙江科技学院科技园区为依托,建成我国煤炭综合利用开发基地。
——以省级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建成数字化彩色电视机与电冰箱基地;建成我省新型陶瓷材料及其制品基地。
——以省级佳木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建成我国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基地;建成国家北方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基地。
(十一)生物医药产业
1.发展方向
发展北药工程。发挥我省比较优势,采用高新技术,增强我省医药生物产业竞争力。
2.发展重点
——实现中药现代化。重点发展中药粉针、中药注射液、滋补保健品、中药材生产种植等。
——建成抗生素强省。重点开发头孢系列产品。
——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
——发展化学原料药和药物制剂。前者指化学合成新药和医药中间体,后者指新型药物制剂。
——开发天然维生素E和大豆卵磷脂系列产品。
3.基地建设
——中药材种植或养殖示范基地。建成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的基地近20个。
——国内领先规模的抗生素原料药及其粉针生产基地。主要以哈医药集团制药总厂为依托。
——生物技术药物生产基地。以哈医药集团研究开发中心为依托,世亨生物工程药品有限公司、迪龙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
——化学原料药和药物制剂基地。以哈医药集团制药总厂、三厂、四厂、六厂及齐齐哈尔制药二厂为依托。
——天然维生素E和大豆卵磷脂基地。
(十二)绿色石化产业
1.发展方向
在采用先进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稳定提高基础化工的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向精细化工、绿色农用化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系列深度开发和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物排放,减轻对城市空气和主要水域的污染负荷,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2.发展重点
——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基本有机原料。
——化学建材与塑料加工。
——生物发酵。主要是有机酸产品和中间体;赖氨酸、蛋氨酸饲用维生素、饲用酶制剂,以玉米为原料发展食品添加剂等。
——农用化工产品。农膜(包含棚膜、可降解地膜)、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肥料(复合肥、专用肥、微肥)。
——橡胶加工。以子午胎为龙头,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汽车用橡胶制品。
——纺织与纺织化学品。主要是化纤、化纤油剂、纺织浆料等。
3.基地建设
——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地区随着一批重点石化项目的建成投产,建成石化基地。
——绥化地区发挥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形成粮食化工基地。
——东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形成煤化工和橡胶加工基地。
——哈尔滨市发挥中心城市科技优势,形成精细化工基地。
(十三)数字龙江
1.发展方向
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黑龙江省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信息的采集、更新和集成,并且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地学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三维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生态省建设、政府宏观管理和重大问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及手段。通过宽带信息网与全国乃至世界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扩大全省对外宣传和交流。
2.发展重点
——数字龙江空间数据基础框架及建设。建设一个可以获取、配准、集成、整合空间信息和社会、人文、经济等方面信息的基础数据系统。
——数字生态,即生态省动态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省、地市两级生态环境模拟和决策支持系统,对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整合、模拟与预测,实现实时监测控制,为生态省的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最可靠的支持和保证。
——黑龙江城镇化建设动态规划信息系统。整合城镇化建设规划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包括土地、水资源、人口、交通等数据。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有关城镇化建设的各项规划进行模拟表述。
3.基地建设
——数字科技应用基地。广泛开展影像数据、三维及多维数据、多媒体数据的集成应用,结合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全方位地整合数字科技涉及的各个领域。
一数字城市基地。以数字哈尔滨为样板,建立数字城市基地。在省内向各地市辐射,在国内向各大中城市辐射。
七、生态省建设优先项目规划
(一)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程
包括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西部松嫩平原“三化”草地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及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工程,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土地复垦整理工程等。
(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主要是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资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防止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林木生长量与森林质量。同时,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森林管理管护能力,建设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基地。
(三)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完成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和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伊春、黑河等大中城市提防工程;促进嫩江干流上的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建成拉林河上的磨盘山水库等大型控制性综合利用工程;完成中型病险水库的消险加固;提高现有涝区治理标准,加快全省大中型涝区的整顿配套工程建设。
国境界河国土防护工程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在建项目和主要村镇冲刷塌岸严重段,切滩改道段,主流向我内侧转移及面积较大的急需整治段;规划推荐国境界河国土防护工程,使国土不受侵蚀,建立健全国土防护工程体系。
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改善松嫩平原及其他缺水严重地区状况,在采取工程措施加大供水的同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继续解决城市供水、人畜饮水、防病改水、乡镇供水、农田灌溉等问题,科学规划生态用水,满足全省生活与生产需水的合理要求;发展以西部为重点的旱田节水灌溉,基本形成全省性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的抗旱水源工程综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