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3.基地建设
  ——建设湖泊水库生态渔业基地。要努力建设以兴凯湖、茂兴湖、连环湖和龙凤山水库、山口水库等湖泊水库为重点的湖泊水库生态渔业基地。
  ——建设江河鱼类资源增殖基地。要充分利用我省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江河基本无污染、名贵特产鱼类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建设江河鱼类资源增殖基地,尤其要抓好鲟鳇鱼、大马哈鱼种鱼基地建设,使江河自然鱼类资源有所恢复和增长,捕捞量控制在鱼类自然增长量范围以内。
  ——建设渔、牧、农、林相结合的综合性生态渔业基地。一是建设渔牧结合型生态渔业基地。主要是发展以鱼为主,鱼畜(猪、牛、羊)结合、鱼禽(鸡、鸭、鹅)结合的综合养鱼生产。二是建设渔农(林)结合型生态渔业基地。结合小流域治理和对荒山、荒沟进行合理开发,提高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六)资源水利产业
  1.发展方向
  统筹考虑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系统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得到完全发挥,保证生态用水,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提高防御水旱灾害能力,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转变。
  2.发展重点。
  ——21世纪。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仍然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资源水利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中要确保三个安全:第一,确保经济安全,通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来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第二,确保社会安全,主要是防洪减灾问题;第三,确保环境安全,主要是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安全。
  ——全省地表水资源控制程度低,要搞好全省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江河控制性工程,调水、引水等工程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并科学合理利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过境水资源,同时确保生态用水。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闯出一条适合我省实际的节水灌溉之路;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工艺和技术,增加工业污水的回收使用,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缺水地区,坚决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形成城市工业用水的节水格局;建立节水型社会,提倡利用中水,充分运用水价来调整人们的用水行为。
  ——水资源宏观控制要建立防洪保障体系;建立水资源保障体系;建立水环境体系;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计划体系。
  ——加强水资源管理,积极发展水利产业,推进水利建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在推进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中,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把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放在首位。
  3.基地建设
  ——搞好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搞好以松花江、嫩江等主要江河为重点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加快中小河流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尽快处理病险水库;尽快建设覆盖全省的防洪指挥系统;搞好三江平原地区以排蓄并举为重点的农业开发区水利建设。
  ——加快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缺水城市水源工程和供水工程建设;中部地区发生断流的河流,应限制继续扩大水田灌溉面积;远景实施“引黑入松”工程建设;加强以西部地区打井抗旱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并向中部、东部发展;做好节水规划、节约用水;搞好以黑龙江、牡丹江为重点的水电站工程建设。
  ——加强国境界河国土防护工程体系建设。黑龙江、乌苏里江、松阿察河、瑚布图河、绥芬河、白棱河、兴凯湖是中俄国际界河,总长2775公里。加快黑龙江、乌苏里江等国境界河国土防护工程建设,有效地控制国土流失是稳定边疆、保护国土的需要。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体系建设。搞好以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根据江河湖库的水功能区划分和纳污能力,严格进行排污总量控制,切实搞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七)生态旅游业
  1.发展方向
  发展以回归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游乐健身、陶冶情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产业。加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接待能力,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黑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重点
  ——以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伊春市为重点,大力发展滑雪旅游。重点开发建设的项目有: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林海雪原旅游区、二龙山风景区、梅花山旅游区。
  ——以五大连池市、林甸县为核心,大力发展火山地貌、温冷泉疗养旅游。重点开发项目有:五大连油风景区、林甸温泉度假园。
  ——以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为主,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重点开发项目有:伊春桃朗带旅游区、五营生态旅游示范区、呼中保护区。
  ——以牡丹江市、鸡西市为重点大力发展湖泊观光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有:镜泊湖风景区、兴凯湖风景区、莲化湖风景区。
  ——以齐齐哈尔市、大庆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为重点,适度开发湿地生态旅游。重点开发项目有:扎龙、哈拉海、洪河、七星河、八岔岛、三江、长林岛等自然保护区。
  3.基地建设
  上述5个重点所在地作为基地,加大投入,改善服务设施。
  (八)清洁能源产业
  1.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黑龙江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调整能源结构,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能源产业的同时,坚持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开发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资源,发展清洁燃料等替代能源,逐步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促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中的排放。通过生态省建设,逐步使清洁能源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基础产业之一。
  2.发展重点
  ——利用东部、西部丰富的风能和日照时间长的优势,发展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利用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绥芬河等丰富水能资源,发展水力发电。
  ——发挥全省各地农林牧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现代化生物质能源。
  ——用高新技术开发天然气、合成燃料、燃料乙醇、垃圾发电、地热等清洁能源。
  3.基地建设
  ——在齐齐哈尔、木兰、富锦、大庆等地建立风能、太阳能综合利用基地。
  ——在哈尔滨、绥化等地建立现代化生物质能源基地和替代能源基地。
  ——在大庆等地建设地热开发利用基地。
  ——在黑龙江干流、牡丹江流域等地建立水电站基地。
  ——在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等地建设热电、洁净煤综合利用基地。
  ——在大庆开发天然气供给基地。
  (九)环保产业
  1.发展方向
  大力开发生产大气、水污染治理设施及配套装置,实现主要环保产品的系列化、国产化,争创名牌产品,形成结构合理、适销对路、技术含量高的环保产业体系。研制开发低消耗、轻污染、高效益、无公害的清洁产品。
  2.发展重点
  ——利用高新技术,发展环保产业。围绕主要环境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开发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无污染的环保产品。创办科研、开发、经营、服务一体化的示范企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环保最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环保产品发展重点:性能先进可靠、经济高效的大气污染控制成套设备,水污染控制成套设备,固废处理处置设备,废物资源化利用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汽车尾气污染控制设备,节水节能设备,以及环保专用材料及农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相关产品。
  ——环保技术服务发展重点:环保设施运营业,环境工程技术咨询、评估及设计施工业,环境信息咨询服务业,环保技术产品推广服务业,环保投融资风险评估业等。
  3.基地建设
  ——建立我省高科技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发生产试验基地。
  ——集中力量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产值亿元以上的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和集团。
  ——培育和建设环保产业基地,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等市环保产品相对集中的区域,形成集团化和集约化经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