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区域布局。要把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农业作为优化区域布局的重点来抓,形成规模,创出名牌。珠江三角洲和大中城市郊区重点发展城郊外向型农业,确保大中城市食品供应及出口创汇;粤西重点发展优质南亚热带水果和北运蔬菜;粤东重点发展沙田柚、龙眼、名茶等;粤北发展反季节蔬菜、优质杂果、茶叶、药材、烟叶等。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创农产品名优品牌。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按照省委八届七次会议的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从整体上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继续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省级重点培育100家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市级重点培育一批中等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县级重点培育小龙头和其它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完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使龙头企业成为新型的市场主体。二是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使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三是加快农业经营体制、运行机制和农业科技体制创新。要加快建立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产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是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重点培育一批有市场、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连结农户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建设好农产品主产地和主销地的中心批发市场,培育若干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辐射面广、设施完善、功能较多和管理规范的中高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建设好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省现有的14家全国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发展一批规范性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继续发展和完善城乡集贸市场、超市、连锁等农产品零售市场,形成开放、高效、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高度重视市场调研,把握新的消费趋势,在稳定巩固本地、本省农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省外市场和国外市场。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组织要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方式,在创名牌、建网络、发展连锁经营、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各级政府应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和帮助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民流通大户开展跨地、跨国经营,扩展广东农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发展乡镇企业和组织农村劳务输出,是当前和今后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乡镇企业要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大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促进有效增长。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次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农村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加快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建设,为劳务输出搞好技能培训。加强劳务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以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尤其是异地转移过程中的盲目性。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东西两翼和山区农村劳务协作。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