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力发展加工型蔬菜生产。大力发展食用菌、大蒜、甜豆、大肉芥菜、大头菜等适合加工、经济效益高的加工型蔬菜生产。其中以蘑菇、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量要达到20万吨以上,比上年增长33.3%以上。
3.实施蔬菜品牌战略。对传统名优产品,要抓紧注册,创建商业品牌。发展名特优稀品种,扩大精细菜种植面积,调减“大路菜”种植面积,积极开发山野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建立优质蔬菜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积极发展创汇蔬菜,开拓国际市场。
4.积极发展蔬菜产品加工业。搞好蔬菜产后商品处理,积极推行净菜上市、分级上市、包装上市。要重点搞好冷冻蔬菜、淹制蔬菜、干制蔬菜的加工以及芦笋、蘑菇罐头的生产。加快现有蔬菜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引导和扶持民间传统加工业,发挥它们在加工蔬菜产品上的作用,组织农民就地开展简易加工,减轻蔬菜市场鲜销的压力。
5.搞好蔬菜产品流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蔬菜产品参加各种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展销会,努力提高本地蔬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五)桑蚕生产。
1.扩大种桑养蚕规模。全区计划发展桑园面积85万亩,发放蚕种200万张,分别比上年增长30.8%和60%,蚕农人均实现增收50元。重点在河池、南宁、柳州等石山地区发展桑蚕生产,在桂东南地区适度发展。积极发展一批“产品特色化、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的桑蚕专业乡(镇)、村。
2,大力推广应用10项技术。重点推广应用杂交桑直播套种成园技术、三倍体桑扦插及嫁接技术、桑树花叶病防治技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剪伐收获技术、高效施肥新技术及生物肥应用技术、小蚕共育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消毒防病综合技术、方格簇等桑树栽培技术和优质高产高效桑蚕饲养技术,把桑、蚕新良种及配套生产先进技术送到广大农户手中。
(六)茶叶生产。
1.扩大出口茶叶生产。全面推进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建设,使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达到茶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开发“绿色”茶产品,使“绿色”茶产品比重比2001年提高10个百分点。保证茶叶的农药残留量低于欧共体的标准,进一步提高茶叶出口欧洲市场的比重。
2.大力采用优良茶叶品种。加强特色茶叶良种的选育、引进、推广工作,新植茶园全部采用良种。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重点引进适应乌龙茶加工的乌龙茶优良单株,建设良种繁育体系,逐渐实现茶叶生产无性良种化。
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