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2年汛期地质灾害预测
(一)根据我区各地的不同情况,划为以下几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融安、三江、龙胜、平乐、资源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灾害主要发生在上述县的碎屑岩地区,区内以中山切割地形为主,坡度陡,高差大,断裂构造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残坡积层厚度大、较为松散,自然地质环境脆弱,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滑坡、崩塌十分发育,而且规模相对较大,其中的主要危险地段有321国道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的庙平至和平段,平乐县大发至长滩一带等。
2.梧州、藤县、浦北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区以碎屑岩的低山丘陵为主,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频繁,植被较稀,水土流失严重,崩塌、滑坡较为发育,其主要危险地段有梧州市的万秀区,藤县的岭景至象棋镇一带。
3.隆安、大化、凤山、东兰、都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其中的岩溶区,碳酸盐岩裸露,山势陡峻,岩溶发育,石漠化严重,灾害以岩崩为主;其中的碎屑岩区,山体坡度多在30°以上,坡残积层厚度多超过1米,而且十分松散,滑坡、崩塌十分发育。该区的危险地段主要分布在凤山县的林峒乡,东兰县的武篆镇,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澄江乡、大兴乡,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北景乡等地。
4.贺州、桂林、玉林、贵港、宾阳黎塘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区岩溶发育,地表土层较薄,地下水变幅较大,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岩溶塌陷十分发育,较为严重的是贺州市和桂林市,每年均有大量的塌陷发生,严重地威胁着城镇居民的安全。
(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预测。全区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区(点)的主要特征及具体防范措施见附表。这些灾害点多处于临界状态,在人为活动或强降雨,长时间降雨,洪水、震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随时可能成灾,各地、市、县应加强监测和治理,拟定防范措施,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三、2002年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及措施
2002年,各地、市、县对地质灾害的预防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灾情特点,以减少人员伤亡为主要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领会和贯彻2002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确保一方平安。
(二)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和趋势,编制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纲要,明确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段和地质灾害危险点,将监测和预防的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村屯,明确责任人,建立起群测群防网络。南丹、平乐、资源、鹿寨、田林等5县已建立的群测群防体系要不断完善,当地人民政府要加强督促检查,促使监测网及时有效并长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