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业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产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增加3-5个百分点;研制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新产品不少于1500项,使其中25%以上成为企业新的主导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制糖、汽车、机械、有色金属、食品、制药、林化等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在性能、品质、价位、花样款色等方面有明显改观,产销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各地扶持一批产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区的自主创新、孵化、辐射、国际化能力明显提高,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技术产品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其中技工贸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50家。桂林、南宁、柳州等3个高新区和北海高科技产业园技工贸收入、工业产值、高技术产品产值、利税、出口创汇等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5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不少于80亿元,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占所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值平均超过20%。
(四)企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全区设立企业信息化试点50个,机械、电于、建筑、纺织、轻工等5个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率平均达80%;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电脑农业专家信息系统应用由甘蔗、粮食、果蔬向养殖业拓展;科技信息网等各类专业网络建设深入各行各业,覆盖至主要乡镇;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数字化金融、交通、会展和社区信息服务等有较大发展。
(五)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和完善20个左右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基础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扶持创建2个大学科技园;建设10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好1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完善和提高50个集品种繁育、筛选和新技术应用试验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和一批提供产品检测、分析测试、专利、信息和图书资料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各地培植一批科技型企业;全区研发(R&D)经费总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
三、实施科技“三金”行动
按照科技工作“重心前移、服务到位、体现效益”的要求,组织实施“科技金源”、“科技金桥”和“科技金穗”三人科技行动。加强产品创新的源头工作,为产品创新培育、寻求和提供所需的技术和知识;把科技中介服务环节建设作为支持产品创新的重中之重,构筑技术进企入户的桥梁,疏通技术转移的渠道;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的能力及环境建设,加快出新品、创品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开源。
(一)科技金源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