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合现代化新城和若干试点中心镇的建设,在试点城镇及大型居住规划区,运用新的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建设若干现代化高中和中职,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扩大规模,使70%以上初中毕业生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
3、实施上海郊区县基础教育发展工程,使郊区县中小学在管理、教学、设施等方面逐步跟上市区学校的水平。
进一步整合社会教育的存量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生校外教育活动机构的建设,逐步构建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素质教育活动体系。
(二)科技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通过政府拨款、资助、引导等多种途径,增加投入,使科技和教育的基础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1、建设好上海二医大、上海音乐学院等一批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高校。
2、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投资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同步辐射光源工程。
3、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超级计算中心二期工程,并形成全市范围的计算能力服务网络。
4、在机构整合、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加强计量检测和基础试验能力建设。
5、建设医学基因组学、现代应用数学、化学生物学等40个国家、地方重点实验室和50个高校重点学科。
6、实施示范性高职建设工程。
(三)高科技园区和大学园区建设工程
以资源的集聚、释放和共享为基点,通过科教园区和大学园区建设,基本形成科技与教育相互融合、资源配置比较合理、结构较为完善的高校、科研机构布局体系。
1、高科技园区:要继续加快张江、漕河泾、紫竹等高科技园区建设。
2、高校布局:一是建设和完善东方(杨浦)大学城和徐汇科教集聚区;二是规划建设好闵行、松江、南汇等规模合理、资源共享、学科交融的新型大学(科教)园区;三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配套建设若干“产学研”结合的高校项目。
(四)“产学研”一体化重点工程
紧紧围绕上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集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资源,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研发机构,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大力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上海产业能级、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1、生物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工程
完成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大学)迁建张江高科技园区,继续办好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建设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中医药创新园(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和针灸研究中心等)、模式生物体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和资源库研究中心等,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大力发展基因技术。到2005年,使张江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生物医药基地,带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