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将科技和教育摆在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地位,将科技和教育作为全市社会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保持科技和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
——进一步扩大上海科技教育的开放度,积极吸引海内外科技教育人才、资金、成果,促进上海科技和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科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上海特色的科技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在科技和教育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科技发展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科技投入效率与效益;坚持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力求实现上海科技的超常规发展。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推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三、“十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主要目标是:着眼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抓手,加快科技教育的互相融合和资源共享,基本建成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创新体系和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立体开放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学习型城市,显著提高科技和教育整体实力,强化和提升上海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之一的领先地位。
主要任务是:
——强化优势,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材料技术为重点,瞄准世界学科前沿开展相关的高科技与基础性研究,力争重点突破,在有优势的科技前沿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2005年专利申请量将达到每十万人60件,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数和论文引用数在国内名列前茅,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国家级奖励获奖数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科技原创力为突破口,开发、培育并形成一批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培育有明显特色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例达到2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25%。
——以资源集聚和共享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全市高新技术园区和大学园区的布局和规模,建设若干开放的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实施政策聚焦,搞好张江等高科技园区建设,力争建成与国际接轨、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以及若干个大学园区。
——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基础教育发展均衡化和现代化,创造符合上海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新途径。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加强中小学外语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教育,争取在市区中小学都能试行开展“双语教学”。